第41章 這種貪功冒進之人着實少見。

作者:拿鐵沾咖啡
第41章這種貪功冒進之人着實少見。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有了上一次神蹟的經驗,朱元璋已經早早地派人將相關史料拿了過來。

  隨後他注意到了西路軍監軍中的另一人,宋太宗趙光義的親信陳永。

  此人擔任右監門衛將軍。他多年養成的政治直覺告訴他此人不一般,很有可能是關鍵人物。

  畢竟他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盛寵有加,不得不讓人懷疑。

  而再看西路軍中只有楊業一個北漢降將,可他卻屢立奇功,戰無不勝。與他相比,其他人似乎都暗淡幾分。

  主帥潘美雖以往功名赫赫,可終究是太祖的心腹,實在是讓人忍不住多想。

  【楊業之事之所以發生,有人說,是武將們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容不下有才幹之人。】

  【也有人說,是出於利益原因,爲了爭奪軍功,爲了謀取往後的榮華富貴。】

  【其實二者缺一不可,可以合併起來。】

  【而在此次事件中主帥潘美之所以屢次保持沉默,想必也離不開以上兩個原因。】

  【不過後世朝代也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自污以自保。愛新覺羅·昭槤和王夫之就算其中的代表人物】

  【二人認爲宋太宗趙光義對於在太祖年間便已威名赫赫,功勞不斷的諸位名將都一直持有懷疑態度。】

  【爲了保證自己的權力的絕對,他一直在對這些將領明壓暗打,而潘美故意放棄了楊業,扔掉了功勞不說,還給自己的仕途留下污點,這才讓太宗趙光義足以放心,不對他過分打壓。】

  【自古以來,對於派系爭鬥的說法而導致這一事件的觀點是爲大多數人所接受,而對於後來的自污以自保的觀點就各抒其論】

  【有些人認爲,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基於潘美放棄了楊業,導致其戰死沙場的悽慘的結局是無法更改的,他的罪過也自然無法消除。】

  【也有人認爲,死道友不死貧道,潘美之所以會放棄楊業,主要還是在於太宗心胸狹隘。倘若其能心胸寬廣的接納有才能的人,未會出現這些情況。】

  各個朝代的許多人都將注意力投向了“愛新覺羅”幾個大字。

  於這些爭論他們沒多大興趣,不過是角度不同罷了。更值得注意的還是這個愛新覺羅昭槤。

  此人顯然並非漢人之姓史卻被神蹟列舉。莫非,中原往後會有諸多外族加入?——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清王朝的衆人更是詫異,能夠冠以愛新覺羅姓氏的起碼也是清朝宗室的皇家子弟。

  可康熙卻從未聽說過,只可惜大清宗室沒有其明確的排序,也不知這是第幾輩的子孫。

  【班師回朝後自然是大罰,曹彬、米信等人被貶爲右驍衛上將軍、右屯衛大將軍。哪怕是中路軍安然無恙回朝,也受到了呵斥。】

  【經歷此次大敗,趙光義蠢蠢欲動的野心也消失了不少。】

  【他畢竟不是一個徹底的傻子,自然知道如今遼朝士氣大振,很有可能會趁機圖謀中原。】

  【事實上,遼也確實出兵了,目標正是瀛洲。】

  【同年十一月,遼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西路軍由耶律休哥率領,東路軍由承天太后率領,二軍渡河後直撲瀛洲。】

  【瀛州守將劉延讓也是一員老將,太祖時期就參與過多次重要戰役。發現遼軍逼近後,他當即交給李繼隆一支精英部隊作爲機動,隨時支援。】

  【遼軍自然也不甘示弱,分出一支精兵,截斷了宋軍的後路,李繼隆的部隊就這樣被遼軍阻擋在了路上。】

  【而主戰場上,由於此時天氣轉寒,宋軍的弓弩難以拉開,又被圍剿宋軍,致使宋軍士氣衰弱,人心不穩。以圖帶兵撤退。】

  【最後僅有劉延讓帶兵突圍成功。令人發笑的是此次戰役中還有一個笑話將領。】

  ——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看着神蹟中自己帶出來的宋軍精銳不斷戰死,心裏是不斷流血,悲痛萬分:

  這些可是大宋的基業呀,就這樣白白被葬送了!——

  遼朝,統合五年。

  朝中似乎有人想起了什麼:“這個可笑將領好像叫個賀令圖,似乎當年與他交戰過。”

  另一名大臣也恍然大悟想了起來:“這種貪功冒進之人着實少見,臣至今記憶猶新。”

  頓時遼朝裏充滿了快活的氛圍。

  原來,當年那次戰鬥當中,他們的將領耶律休哥曾修書一份送給賀令圖,內容是:

  我獲罪於契丹,想要歸順宋朝。

  賀令圖見到書信頓時喜出望外,帶着手下兵馬跑去耶律休哥的營地,於是被殺光了所有士卒自己也被俘獲。

  ——

  明朝永樂十六年。

  朱棣看到宋朝再次戰敗,嘆了口氣:“果真是如此,這大宋倒也不是沒有能人,只可惜皇帝心胸狹隘。”

  “此時風氣又不正,兩次大敗士氣喪失,鬥志全無,恐怕日後也不會再有進攻遼國之事了。”

  一旁的朱高熾、朱瞻基頻頻點頭。

  【雍熙北征是宋遼之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趙光義的最後一場戰役。】

  【這次慘敗對宋朝官員百姓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產生了恐遼心理。】

  【而體現在邊疆戰場上的則是將以往的主動出擊戰略進攻變成了守踞要塞。堅持防守。】

  【可戰爭的基本原則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而消滅敵人的優先級自然是高於保衛自己的,可宋朝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守衛,只要有一次失誤那便是全盤崩潰。】

  ——

  秦朝。

  始皇帝默默地念着這句話:消滅敵人,保全自己。

  他想起了當年的武安君白起,可謂把這句話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都是消滅敵人。

  他自己也是頗爲贊同,自己今天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不就是主動消滅敵人!

  何曾被動的保全自己。

  此乃大世之爭,強則愈強,弱則愈弱。

  ——

  漢朝初年。

  劉邦更是頗爲贊同,倘若沒有消滅敵人,那便是失敗!

  沒錯,他說的是項羽。項羽當年四十萬精兵的時候自己才領着幾千人,可他卻因此沒有消滅自己,後來他領兵百萬,項羽卻不足四十萬人。

  最後江山傾覆,兵敗身死。

  他當即大手一揮:“將此言當作我漢家祖訓!”

  ——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眼中異彩連連,這話簡直是說到了他的心坎裏,他一直大力倡導對匈奴主動出擊,如今更是有了不菲的成果,再加上這句話豈不是天賜之意!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