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改變

作者:薛白杜五郎
顏家在唐初就已遷居長安,祖宅在萬年縣的敦化坊。

  馬車駛過坊門,顏嫣掀開簾往外看了一眼,道:“阿爺家就在那裏。”

  她幼年就在這裏生活,對這一帶很是熟悉。

  “十三郎回來了。”有顏家老僕笑喊着開門。

  即使是顏真卿,回了本宅也只能被稱爲十三郎,一聽就是小輩後生。

  “兄長可在?”

  “今日真是難得在家,自回了長安,中秋節前一直在忙,每日都有應酬。”

  前方有兩個年輕人快步趕來相迎,向顏真卿喚道:“十三叔來了,快快請進……三妹可算來了,阿孃每日都念叨你。”

  看得出來,顏嫣在顏家頗爲得寵,一路上都有人看到她就揮手相喚。

  還沒到第二進院,顏杲卿與其妻崔氏也迎了出來。

  “三娘!”崔氏匆匆上前抱住顏嫣,仔細端詳着這小女兒,喃喃道:“能康健些就好,阿孃總擔心你。”

  “阿孃我沒事了,阿兄找了名醫給我看病。”

  “好好好。”

  崔氏看向薛白,滿臉欣慰,當即讓家人前來見禮……

  顏杲卿時年已五十五歲,氣質與顏真卿頗相像,只是皮膚更黑、更糙,身材壯實些,想必是在北方多年,有了武將氣質。

  算上顏嫣,他有三個女兒,另有三個兒子,次子夭折,長子顏泉明、三子顏季明。再加上女婿、兒媳、孫子、外孫、妾室,一家也有三十餘口人。

  見了禮,婦人孩子被帶到後院,堂上只留下顏真卿師徒與顏杲卿父子說話。

  “自回了長安城,常聽人提起薛郎,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

  “伯父過譽了。”薛白道:“我亦久仰伯父大名。”

  顏杲卿擺了擺手,和藹笑道:“不過是河北一判官,有何大名?”

  他看薛白時總帶着打量之色,神態又有種莫名的親切,問道:“我這十三弟素來高傲,如何肯收你爲徒啊?”

  這句話便看出來,他比顏真卿要熱情、直爽些。

  薛白笑應道:“因我死皮賴臉,老師無可奈何,只好捏着鼻子認下。”

  “哈哈。”

  站在顏杲卿身後的顏季明忍不住笑了出來。

  顏季明大概二十出頭的年紀,依在族中排行被稱爲“顏十二郎”,許是常隨父管理河北營田,臉曬得黝黑,牙卻很白,笑起來頗顯單純。

  薛白見了,點頭示意,心裏覺得自己與這個年輕人能成爲好朋友。

  顏季明反而似在觀察審視他,轉頭很小聲地對顏泉明道了一句,“爲人倒也有趣。”

  衆人說笑幾句,至此還是親友寒暄的氣氛。

  薛白忽問道:“伯父對長安城近來的兩樁案子如何看?”

  顏杲卿有些訝異。

  顏真卿帶着些喟嘆語氣道:“我這個學生在朝中人脈頗廣,兄長可與他商議大事。”

  “年少有爲啊。”顏杲卿反問道:“薛郎如何看?”

  薛白早已有了準備,環顧了堂中衆人一眼,給了個坦率的回答,道:“依我看,安祿山確有狼子野心。”

  顏家衆人並不驚訝。

  這些年朝廷除罪的逆臣多了,“狼子野心”早成了可以隨意亂扣的罪名,且早有人這般評價過安祿山。

  顏真卿只是看了顏杲卿一眼,問道:“兄長這些年在安祿山麾下,如何看此事?”

  顏杲卿卻是沉吟着,緩緩道:“安祿山治理河北,頗有辦法。”

  薛白不曾想聽到的會是這樣一個回答,道:“願聞其詳。”

  “河北局勢複雜,有望族、重稅、邊事、胡化,尋常人確實難以鎮守治理。且只說這胡化,自漢末以來,已有部分匈奴、鮮卑逐漸在中原定居;大唐滅東突厥,大量突厥人即安置在河北;加之契丹、粟特、奚人等部族內附。數百年間,河北已爲胡漢雜居之地。胡人以部族遷徙,有土地、人口、兵馬,若非通曉胡事之官員,根本治理不了……”

  顏杲卿是切身瞭解河北情況之人,難得說了一些朝臣們所不瞭解之事。

  “相比於歷任節度使,安祿山至少有三點好,更瞭解胡俗,能安撫河北胡人;其幕下能招攬人才,安撫平民;且他擅長造軍功,不必徵繳大量軍費就能造出大勝……”

  安祿山打仗確實更有胡人的風格,他喜歡劫掠邊境的弱小部落,向朝廷報功獻俘,今年就又獻了八千男女在觀鳳樓下。

  他還喜歡誘殺,經常邀請部落首領赴宴,先掘一坑,在酒水裏下藥,待這些首領昏醉,斬首埋之。據說已前後數次這般做,誘殺了契丹人上千。

  薛白不明白是契丹部落首領們太容易上當,還是安祿山太過狡猾,卻已明白這個能讓聖人、河北士民皆滿意的節度使確有其獨到之處。

  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卻是個能耍花招替河北人應付朝廷欺負的人。

  “如此說來,安祿山若無狼子野心,倒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地方軍政大員?”

  “河北稅重且不太平,民生艱苦,換了安祿山未必好,尋常人鎮不住局勢,很可能會更糟。”顏杲卿嘆息道,“朝中總有人疑他,可諸多河北官員暫時都還未看出他有異心。”

  如今只是天寶六載,薛白也不能一口咬定安祿山要造反,爲時過早。

  今日這場會面,重要的反而不再是他提醒顏杲卿防備,而是他該從這個河北官員口中多瞭解問題所在。

  整個崤山以東都在被迫爲大唐盛世輸血,如今反而是安祿山在緩和局面。

  “……”

  “伯父想必還會在長安待上一兩個月?我可否常來討教?”

  “薛郎能常來最好,我兩個兒子都是庸才,該與你多往來。”

  傍晚,薛白隨顏真卿告辭,心情卻稍沉重了些。

  他一直都明白,若要阻止安史之亂,不是除掉安祿山就行的。但今日這場長談,讓他意識到若要解決根本問題,恐怕要有數十年之功。

  平邊事、薄賦稅、興文教、促融合,都是要非常有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一點點慢慢做。

  偏李隆基是這種驕固自滿的態度。

  換言之,即使他能靠着一些權謀、勾心鬥角的技巧弄死了安祿山,也無太大作用,恐怕還要激化矛盾,而他還沒有準備好。

  這日之後,薛白似乎真的遠離了朝堂的勾心鬥角,除了沉澱自己之外,常做的就是到造紙坊與姜澄一起研究竹紙的工藝。

  在諸多嘗試都失敗之後,他依舊認定要造竹紙,並在漚煮竹料的過程中試着往裏加料,好把竹質漚軟,更有韌性。

  鹽、糖、麪粉,甚至是尿都試過之後,姜澄往裏加了石灰,終於是使竹紙的質地有了顯著地提升。

  這一小小的改變,讓薛白對未來感到心安了些。

  哪怕只是安慰自己,他看到了往後能引導輿情、漢化胡人、改變寒門與平民子弟處境的一點希望。

  他雖然還沒入仕,但其實要做有用的事,未必需要入仕。

  “哇。”

  當一張新的竹紙被攤開,青嵐讚歎了一聲,轉頭看着薛白的表情,不由問道:“郎君,你近來沉迷造紙呢。”

  “有何不妥?”

  “郎君好像沒以前上進了?”

  “不。”薛白道:“我更上進了……”

  抱歉抱歉,今天發得更晚了,因爲過渡章要構思,還涉及到工藝,得查資料~~今天也有9千多字~~求月票,求月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