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縣尉

作者:薛白杜五郎
“息事寧人吧,若放任着他不管,只怕要到處打聽。”

  “那小老兒去安排?”

  “去吧。”

  郭渙出了令廊,一路往六曹院子,轉頭間卻不見薛白,不由招過雜役趙六,問道:“縣尉何在?”

  “好像是質問劉先生色役之類的事,到冊房去清點人丁色役冊了。”

  “色妓還是色役?”郭渙竟還有心思開個玩笑。

  他胖臉圓滾滾的,面色紅潤,頭髮花白,最得吏員的人心,大家都紛紛笑起來。

  “是色役。”

  “孫主事呢?怎好讓劉老與縣尉說?”

  主事到碼頭上巡視了。

  “去請縣尉……直接請他到尉廊。”

  尉廊便是縣尉專屬的公房,並不小,內裏有兩個屋子,供幕僚、縣尉用,外面還有一個茶水房。

  薛白由吏員引着進了尉廊,四下看了一眼,並沒看到王彥暹留下的任何痕跡。

  “收拾得太乾淨了。”他不由讚了一句。

  郭渙笑道:“薛郎滿意就好。”

  “王縣尉自盡後,留下的物件呢?”

  “託他身邊的僕從帶回故里了……與屍體一起,落葉歸根嘛。”

  “可惜,爲官一任,什麼都沒留下。”

  “王縣尉留下了很多案子啊。”郭渙嘆惜道,“攤上這般一位前任縣尉,縣署積攢了太多案子,薛郎只怕要受累了。”

  說話間,有吏員推着一輛獨輪車過來,車內裝得滿滿的,全是卷宗。

  薛白看着那些卷宗,道:“不怕累,若不勤懇些,如何通過考課升官?

  “薛郎所言甚是。”郭渙將卷宗與薛白交接了,笑道:“小老兒還忙…...薛郎若有事,隨時可召小老兒,招之即來。”

  “多謝郭錄事。”

  這日下午,殷亮去了首陽書院一趟,回到尉解,只見薛白正端坐在案邊看卷宗。

  “少府。”

  殷亮喚了一聲,快步上前,低聲道:“王彥暹與首陽書院的宋勉交情頗深,據宋勉所言,王彥暹曾有一次向他打聽河南尹韋濟,因有大案要報。”

  “爲何找宋勉打聽?”

  “韋府尹打算在偃師縣東山開新路,方便洛陽與偃師之間的往來。因此,偶爾有去過宋家的陸渾山莊。”

  “王彥暹已經向韋濟告過狀了?”

  “應該是沒有。”殷亮道:“目前只查到這些。”

  “不急,剛到偃師,已經很有收穫了。”

  “少府這是……這許多卷宗,要看到何時?”

  話雖這麼說,殷亮給顏真卿在醴泉縣當幕僚時,也見怪不怪了,當即拿起一份卷宗看起來,之後提筆開始擬判詞。

  兩人也不再說話,尉廊中只不時響起翻書聲。

  之後薛白看了殷亮的判詞,點頭讚許不已,道:“殷先生政務熟練,已準備好入朝爲官了啊。”

  這是他請殷亮當幕府時許下的承諾,等他升遷,便保殷亮一個科舉入仕。

  待到兩人已寫好了十餘份判詞,捕役班頭齊醜也到了,酒完全醒了,道:“小人一大早便被孫主事喊到碼頭上,還請縣尉恕罪……..”

  “喝醉了直說便是,初次犯,我不會怪你,但不許再有下次。”

  齊醜一愣,還待再解釋。

  殷亮已遞過兩張紙,道:“你去告知這些案子的雙方,明日辰時開堂問案。”

  “可,小人不識字啊。”齊醜看着紙,茫然應道。

  殷亮見多了這種胥吏,道:“那我念給你?”

  “不敢,不敢。”齊醜看得出縣尉與幕僚都是官場老手,不敢再賣渾,忙道:“趙六識字,小人帶他去,這就去。”

  次日,還未到辰時,呂令皓已得知薛白要開堂處置案子。

  消息本是昨夜就有吏員送給他,但他忙於赴宴,此時纔有閒瑕理會此事。

  “這般快就開堂了?他會審案嗎”

  “他身邊的那位姓殷的幕僚,估計是刑名的老手。”郭渙道:“他請明府過去坐堂,可要答應”

  “不。”呂令皓對那些案子如何判決不甚在意,大方放權,道:“告訴薛郎,不論他如何判,本縣都會支持,放手施爲便是。”

  “喏。”

  “交代堂上的差役,若縣尉不能處置,使百姓不服,鬧出了亂子,便立即出面,維持住縣署的威嚴。”

  “明府放心。”

  二人都覺得薛白確實是太急了,腳跟還沒站穩就開始審案,也不怕這些雞毛蒜皮的案子就能將他這新任縣尉的虛實全透露了。

  郭渙得了吩咐,轉回公堂,已聽到公堂外的原告、被告們吵吵嚷嚷,而薛白、殷亮則還在熟悉環境。

  待得知縣令不來,薛白便空出主位,讓人另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公案後方。

  “那就,開審吧”

  “縣尉請。”

  一樁一樁案子都是雞毛蒜皮,其實能到縣衙報案的,已經屬於百姓當中比較明智的一羣人了。

  首先審的一樁案子,有一人名叫李皋,祖籍就在偃師縣,早年間遷居到了長安,如今想要移籍回來。但唐律是嚴格限制自由移籍的,因此戶曹已屢次否決了他的請求。

  但這人也是鍥而不捨,一直遞文書,被捉不良人給捉了起來。

  “依唐律,樂住之制,居狹鄉者,聽其從寬;居遠者,聽其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聽其從重。京兆、河南府不得住餘州。

  薛白麪無表情地宣讀了判文,打算否了李皋的請求。

  郭渙目光看去,心知這案子不是如此簡單,因爲李皋定然會不服,又要繼續糾纏。

  果然,李皋一聽,當即在堂上跪倒,請求道:“懇請縣尉答允。”

  “你爲何一定要移籍偃師?可是爲了逃重稅?”

  “因老母年邁有疾,眼睛、腿腳都不便,我盼能返鄉照顧,可每年的稅賦勞役皆在京兆府。

  “帶你阿孃上堂……”

  這案子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在於,其實只要多問一句,就能夠找到依律爲李皋移籍的辦法;難在於,要從京兆府調文書,花費精力。

  須臾,薛白一拍驚堂木,依舊是面無表情地念判詞。

  “偃師李皋,孝心致成,母老有疾,不堪運致,移貫從母,無虧戶口,不損王搖,上下獲安,公私允愜,今移孝子就故土之慈母,庶子有負米之心,母可息倚閭之判詞是殷亮已寫好的,在大唐判案,“孝”字是最大的法律依規之一。

  薛白這般判,旁人亦挑不出錯處來。

  郭渙看着這一幕,撫須思量,認爲此案,只能看出薛白不怕麻煩,寧可找京兆府戶曹的麻煩,也不懂得處置刁民。

  “下一個案子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