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求情

作者:薛白杜五郎
薛白沒想到,對於他的稅制變革,顏真卿最擔憂的地方會是河北。

  一問之下,方知是顏杲卿在家書中提及讓顏真卿勸他緩行此事。

  “河北情況複雜,胡漢雜居,邊塞侵擾不斷;天寶年間,委節度使總攬軍政財賦之權;再加上,經歷叛亂,人心不安。此等情況下,朝廷要變稅法,且目的在於均貧富、抑兼併,容易引起變亂。”

  薛白道:“朕反以爲如今河北地廣人稀,便於改制。”

  顏真卿反問道:“只以這戶稅爲例,河北百姓若繳了,陛下可要讓內附的胡人部落也繳?陛下爲使大家族不能藏匿逃戶而決意改奴隸爲僱傭,然而,河北將領最大的生意便是販賣戰俘,新羅婢的生意哪天若做不成了,恐怕要逼反一部分賴以爲生的盧龍軍。”

  薛白沉默了良久,緩緩開口。

  “大唐會發展得越來越快,往後富者、貧者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事你我都避免不了,但必須有所遏制,否則依現有制度會出大亂子。我給丈翁舉個例子,我們造出了火藥,往後或許可以往西打,攻打大食,可土地、稅收這些基礎的資源都分配不公,權力必然也不公,有權有錢者可以隨意在軍中掛籍,貧苦人家無地可種,只能以性命搏前程,這種情況下,戰功能分配得公平嗎?我們在時能維持,等我們老死之後呢?必是叛亂重演,火藥的威力越大,越可能將大唐王朝轟然炸碎。”

  他說的只是一種可能,但到時他得爲這種可能擔最大的責任。

  他近來一直在想,安史之亂未必全是錯在玄宗。大唐到了開元、天寶盛世,生產力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而租庸調卻已崩壞,落後的生產關係無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於是亂了。如果他以超自然的方法再把生產力往前推得突飛猛進,那再亂起來,恐怕就不是他能收拾得了的局面了。

  “若如此,我便是大唐的千古罪人。”

  顏真卿聽得懂薛白的憂慮,道:“治國本非易事,再想辦法吧。”

  兩人遂開始研究起擬好的稅制。

  這厚厚的一撂紙上,是許多能臣走訪調查、互相商議擬出來的政策,再由顏真卿統籌整理,一字一字地謄寫下來。

  通篇用的都是小楷,整整齊齊的,能看出顏真卿寫這些的時候一直是在思索着。

  薛白仔仔細細地看着,能體會到字裏行間的嘔心瀝血。

  他知道衆人的辛苦,可有些哽在喉嚨裏的話,猶豫再三之後,薛白還是說了出來。

  “我有一個更長遠的想法,若是朝廷把天下所有田畝全都收回公有,地主也好、農民也罷,都只有耕種權,沒有所有權,或可消除土地兼併的隱患,使大唐長治久安……”

  “陛下。”

  顏真卿打斷了薛白的話,臉上顯出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嚴肅表情,道:“此議萬莫再提,安不知王莽?”

  薛白點點頭,知道顏真卿都是這個態度,這事目前肯定辦不成的。

  但他至少要讓自己的變革比原本歷史上的更先進些、更徹底些。

  於是,他還是提起筆,在顏真卿那玉鸞瓊筆的字跡下面又添了一些內容。

  他對田主所擁有的田畝數量進行了限制,要求勸農使清丈田畝、檢括人口的同時,查出天下的隱田,包括以不合理的價格兼併的田地。

  簡單而言,做不到“公田”,他希望通過一定程度的“均田”,把大唐土地兼併的情況緩解,回到立國之初人人有田種的程度。

  出乎意料的是,顏真卿這次沒有反對,而是一直若有所思……

  殿外,小雪簌簌而下,漸漸成了大雪紛紛,待到雪停,已是正興五年的正月。

  正興五年,甲辰龍年。

  一開始,朝廷的首樁大事便是頒佈了新的稅法,派出勸農使前往天下各地,清丈田畝、檢括人口的同時,也在督促新稅法的施行。

  薛白知道事情必然不會太順利,頒旨之後,他每天很早就會自然而然地醒過來,睜開眼等待壞消息傳來,這種感受其實很差。

  半個月後,各州縣官員呈上奏摺,皆言百姓對新政歡欣鼓舞。

  這種一味的歌功頌德反倒讓薛白更加不踏實了,他覺得現在越平靜,說明他遭到的阻力越大,可見新法沒有施行下去,纔會沒有阻力。

  他難免繼續對宰相們施壓,督促他們落實新法。

  漸漸地,他開始察覺到了阻力。

  首先是一封彈劾奏章,卻是彈劾主持河北大局的顏杲卿,稱他貪污舞弊、縱子行兇。

  具體的是說顏杲卿在河北主持軍屯,侵佔了將士們耕作出來的田地,還多徵了他們種出來的糧食。士卒們不幹,鬧了起來,顏季明當場殺了四人。

  薛白當然相信顏杲卿,認爲這該是某些人對新政的反擊。

  但這封奏摺下的署名卻不是河北的軍閥或是地主,而是一名朝廷官員,名字很難認,叫作裴。

  裴原是來的屬下,此前在穎川平叛有功,是個文武雙全的官員,朝廷論功行賞,遷他到范陽任行軍司馬。

  薛白想不出這樣一個人與新政有何利益衝突。若說是受人指使,眼下朝中已沒有一個“大反派”似的人物。

  以前薛白把安祿山、李亨、李隆基視爲對手,那自他登基以來,早已沒有了這樣的對手,他原以爲這樣做事會更輕鬆些,後來才知,旁人都只是過客,他始終得與命運做鬥爭。

  崔甫建議派出御史前往范陽調查顏杲卿的案子。

  薛白始終沒答應,而是在思慮了許多天之後,與朝臣們提出,他想親自巡視河北。

  他打算從河東出雁門,至范陽,再南下往兩淮,完成第一次的出巡,目的在於親眼看看各地新政施行的情況、安撫人心。

  對此,朝臣們自然是反對的,拿秦始皇來舉例。

  薛白每次都是雲淡風輕地擺擺手道:“朕不如秦始皇。”

  百官既知阻止不了,只好緘口不言。

  私下裏,顏真卿就此事與薛白推心置腹地說了幾句。

  “陛下難道未曾察覺到新政施行以來,朝堂已是人心異動,當此時節陛下離京,恐怕人心思變啊。”

  “正是知道,我纔想出巡。”薛白道,“朝堂上就是那些人,人心思變又能變到哪去?無非還是那些狗皮倒竈之事。變法若真的可能再激起變亂,那必然是由河北開始。”

  “既如此,顯出陛下重視河北,也好。”

  顏真卿竟真就不再勸薛白,而是問道:“玄宗皇帝遊幸驪山宮之時,國事由李林甫留朝處置。此番,政事堂可隨陛下出巡?”

  薛白道:“那就請丈翁當一回李林甫吧。”

  顏真卿微微苦笑。

  自從當上宰相以後,他操勞這個操勞那個,每每都是這樣憔悴的表情。

  薛白見了,道:“再說件值得高興的事。前兩年,我說想造大海船,遣使遠航,尋找新的物產,丈翁不肯批。我只好以豐匯商行的名義辦這件事,如今,船造好了。”

  “你啊,若想辦一件事,我便從未攔住過。當年屢屢讓你莫惹禍,也是這般。”

  “此番可不是惹禍,我會向丈翁證明,這些花費都是值得的。”薛白笑道:“十年或二十年,丈翁恐怕要後悔當年阻攔着我。”

  “好啊。”顏真卿也笑起來,“待到那天,我再後悔也不遲。”

  其實,經歷了最初的磨合之後,顏真卿已經是非常配合薛白了。

  包括這次變革,哪怕明知改稅制、廢奴籍、均田等幾件事並行會很麻煩,他也是迎難而上了。

  又過了兩月,忙過了春耕,朝堂上一切事務也安排好了,薛白便啓程,動身往河東、河北巡視。

  他將女眷、子女都帶着,唯獨留下太子李祚在洛陽監國。

  說起來,李祚年紀小,根本起不到任何實際的監國作用。但薛白希望他儘早地獨立,另外也是刻意給顏真卿“外戚專權”的機會。

  隊伍過了黃河,遠處,太行山隱在雲霧之後。

  顏嫣整理着被風吹散的頭髮,心情開朗了許多,轉頭望向黃河那邊,向薛白問了一句話。

  “你就不擔心嗎?”

  “擔心什麼?”

  “你不在,留着權臣、幼主在朝中,就不怕丟了皇位?”

  薛白把身上的氅子給她擋着風,笑問道:“你是說,丈翁派人把我殺了,扶立我們的兒子登基?”

  “未必是我阿爺,但萬一有人動心思呢?你變法惹急了他們,殺了你,反正有幼主繼位。”

  “故意的。”薛白道:“變法最怕的不是反對,而是推諉了事、欺上瞞下,甚至到了地方變了味,使益民之策變成害民之策。所以,我到地方上去,看看地方上是什麼樣,也看看我不在中樞會有哪些變化。”

  顏嫣懶得聽他這些複雜之事,又看向遠處的風景,雀躍道:“出巡真好啊,每天待在皇宮裏,悶死個人,你說天子坐擁天下,可你登基至今,此番才見你想去哪便能去哪。”

  “是啊,權力未必是自由,也可能是作繭自縛。”

  顏真卿也是提倡虛君政治的,但與李林甫架空天子的想法不同,他崇尚的是周禮。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