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作者:金庸-皇帝之家(原看幫網)
卻見南方煙霧沖天,乃是一燈率領八千人施行火攻,硫磺硝石之屬一陣陣從噴火鐵筒中噴出。蒙古軍見勢頭不對,當即敗至中央。郭靖領軍八千,隨後緩緩而上,見蒙古軍亂,當即揮軍而前,直衝高臺。

  忽聽得高臺旁號角聲響,喊聲大作,地底下鑽上數萬頂頭盔來。原來蒙古主帥也是善能用兵,除了在高臺四周明布四個萬人隊外,掘地爲坑,另行伏兵數萬。郭靖等遠遠望來,只道敵軍是掘的陷坑,豈知是埋伏了生力軍。這一來蒙古軍敗勢登時扭轉,二十八宿大陣縱橫來去,雖將敵軍衝亂,要聚而殲之,卻已有所不能。

  戰鼓雷鳴,宋軍與蒙古大軍大呼酣鬥。高臺旁的守軍強弓硬弩,向外激射,郭靖所率中路軍數度衝前,均被箭雨射了回來。兩軍鬥了半個時辰,一時勝敗未分。黃藥師青旗招展,猛地裏東路軍攻南,西路軍攻北,陣法變動。

  二十八宿大陣暗伏五行生剋之理。南路一燈大師的紅旗軍搶向中央,郭靖的黃旗軍奔西,周伯通的全真教白旗軍衝向北方,黃蓉率領下的黑旗軍丐幫弟子兵趨東,黃藥師的青旗軍轉向南路。這五行大轉,是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宋兵雖只四萬人,但陣法精妙,領頭的均是武林好手,而宋兵人人對郭靖夫婦感恩,決意捨命救其愛女,是以蒙古人雖然人數多了一倍,竟也抵擋不住。

  激戰良久,黃藥師縱聲長嘯,青旗軍退向中央,黃旗軍回攻北方,黑旗軍迂迴南下,紅旗軍疾趨而西,白旗軍東向猛攻。這陣法又是一變,五行逆轉,是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這五行生剋變化,說來似乎玄妙,實則是我國古人精研物性之變,因而悟出來的至理,通陰陽之道,反鬼神之說,我國醫學、歷數等等,均依此爲據,所謂“五運更始,上應天期,陰陽往復,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傾移”,在當時可謂舉世無匹。蒙古堅甲利兵,武功鼎盛,但文智淺陋,豈能與當世第一大家黃藥師相抗?是以陣法連轉數次,守禦高臺的統兵將領登時眼花繚亂,頭昏腦脹,但見宋軍此一隊來,彼一隊去,正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不知如何揮軍抵敵纔是。

  金輪法王站在高臺之上,瞧着臺下的大戰,心下也是暗自駭異。當日黃蓉以小小的石陣相困,他已然參解不透,何況黃藥師胸中實學,更是勝女十倍?這二十八宿大陣在五位當代高手主持之下展布開來,不由得他不服,眼見蒙古兵死傷越來越重,黃旗軍一步步逼向高臺。他雖以郭襄爲要脅,但終不忍真的便舉火將她燒死,轉頭向她瞧了一眼,只見她雙手雖然被縛,卻是擡起了頭,殊無懼色。法王叫道:“小郭襄,快叫你父投降,我從一數到十,你父親不降,我便下令舉火了。”

  郭襄道:“你愛數便數,別說從一數到十,你且數到一千一萬試試。”法王怒道:“你道我當真不敢燒死你嗎?”郭襄冷然道:“我只覺得你挺可憐的。”法王怒道:“我可憐甚麼?”郭襄道:“你打不過我爹爹媽媽,打不過我外公黃島主,打不過一燈大師,打不過老頑童周伯通,打不過我大哥哥楊過,只有本事把我綁在這裏。我襄陽城中,便是一個帳前的小卒,也不似你這般卑鄙無恥。法王,我倒想勸你一句話。”法王咬緊牙齒問道:“你勸我甚麼?”郭襄道:“如你這般爲人,活在世上有何意味?不如跳下高臺,圖個自盡罷!”

  郭襄此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她從小便伶牙俐齒,說話素不讓人,這幾句話只搶白得法王幾乎氣炸了胸膛。他大聲喝道:“郭靖聽着:我從一數到十,你若不歸降,我便下令舉火燒臺。”郭靖道:“你瞧我郭靖是投降之人麼?”

  黃藥師用蒙古語大聲叫道:“金輪法王,你料敵不明,是爲不智;欺侮弱女,是爲不仁;不敢與我們真刀真槍決勝,是爲不勇。如此不智不仁不勇之人,還充甚麼英雄好漢?你在絕情谷中給我擒住,向小姑娘郭襄磕了一十八個響頭,哀哀求苦,她才放你。你這忘恩負義、貪生怕死之徒,還有臉面身居蒙古第一國師之位麼?”

  向郭襄磕頭求饒,其實並無此事,但黃藥師深謀遠慮,早在發兵之前,便要黃蓉將這一番斥責法王的言辭譯成了蒙古話,暗暗記熟,這時以丹田之氣朗聲說了出來,雖在千萬人大呼酣戰之際,仍是人人聽得明白,卻教法王辯也不是,不辯也不是。蒙古人自來最尊敬的是勇士,最賤視的是懦夫,衆軍聽了黃藥師這幾句話,不由得仰視高臺,臉有鄙色。兩軍交戰,氣盛者勝,蒙古軍將士聽得己方主將如此卑鄙無恥,一股氣先自衰了。宋兵卻人人奮勇,節節爭先。

  法王見情勢不對,叫道:“郭靖,你聽着,我從一數到十,‘十’字出口,你的愛女便成焦炭。一……二……三……四……”他每叫一字,便停頓一會,只盼郭靖終於受不住煎逼,縱不投降,也當心神大亂。

  郭靖、黃藥師、一燈、黃蓉、周伯通五路兵馬聽得法王在臺上報數,又見臺下數百名軍士高舉火把,只待他一聲令下,便即舉火焚燒柴草,人人都是又急又怒,竭力衝殺,想攻到臺前救援郭襄。但蒙古兵箭法精絕,臺前數千精兵張弓發箭,勢不可當。萬箭攢射下,泗水漁隱、梁長老、武修文等都身帶箭傷,更有四名全真教的第三代弟子、十餘名丐幫好手中箭身亡,宋軍兵將死傷更不計其數。

  黃蓉事先曾命郭芙將軟蝟甲給外公穿上,蓋這一戰兇險殊甚,倘若爲了相救女兒以致父親身受損傷,那可是終生抱憾了。黃藥師心想這是女兒的一番孝心,不便拒卻,但暗中又脫了下來,騙得周伯通穿在身上,因之周伯通雖然箭傷未愈,但在槍林箭雨中縱橫來去,卻是安然無恙。他見弩箭射到自己身上竟然一一跌落,不由得心中大樂,直搶而前,掌風發處,蒙古射手紛紛辟易。

  只聽得金輪法王高聲叫道:“八……九……十!好,舉火!”剎時間堆在臺邊的柴草着火,濃煙升起。郭靖所統的八千黃旗軍背上雖各負有土囊,但攻不到臺前二百步以內,只有徒呼負負。

  黃蓉眼見黑煙中火焰上升,臉色慘白,搖搖欲墜。耶律齊伸手扶住,說道:“岳母,你到陣後休息,我便性命不保,也要救襄妹出來。”

  便在此時,猛聽得遠處喊聲如雷,陣後數萬蒙古兵鐵甲鏗鏘,從兩側搶出,徑去攻打襄陽。“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震山撼野。蒙圖大汗蒙哥的九旄大纛高高舉起,疾趨城下,精兵悍將在大汗親自率領之下蜂涌攻城。

  郭靖左手持盾,右手挺矛,本已搶到離高臺不足百步之處,蒙古射手箭如蝗集,卻始終傷不着他,眼見便可竄上高臺,忽聽得陣後有變,不禁吃了一驚,心道:“啊喲不好,中了韃子的調虎離山之計。安撫使懦怯懼敵,城中兵馬雖衆,但乏人統領,只怕大事不妙。”

  郭靖與黃藥師發兵之際,城中本來也已嚴加戒備,以防敵軍乘隙偷襲,哪知高臺前的敵軍居然如此悍勇頑抗,而蒙古大汗竟不顧高臺前兩軍相持,親身涉險攻城。郭靖心想:“救女事小,守城事大!”大聲道:“岳父,咱們別管襄兒,急速回襲敵軍後方。”

  黃藥師回頭望去,只見火焰漸漸升高,法王正自長梯一級級走下,高臺頂上只餘郭襄一人,他豈不明這中間的輕重緩急,郭襄一人如何能和襄陽全城的安危相比?只得長嘆一聲:“罷了!”命旗手揮動青旗,調兵回南。

  郭襄被綁高臺,眼見父母外公都無法上來相救,濃煙烈火,迅速圍住臺腳,自知頃刻之間便要身遭火焚而死。她初時自是極爲惶急,但事到臨頭,心中反而寧靜了下來,舉首向北遙望,但見平原綠野,江山如畫,心想:“這麼好玩的世界,我卻快要死了。但不知大哥哥這時在哪裏,從谷底回上來沒有?”

  回思與楊過數日相聚的情景,雖然自今而後再無重會之期,但單是這三次邂逅,亦已足慰平生。她這時身處至險,心中卻異常安靜,對高臺下的兩軍劇戰竟爾不再關心。正當如此神馳深谷、追憶往日之際,忽聽得遠處一聲清嘯鼓風而至,剎那間似乎將那千軍萬馬的廝殺聲一齊淹沒。

  郭襄心頭一凜,這嘯聲動人心魄,正與楊過那日震倒羣獸的嘯聲一般無異,當即轉頭往嘯聲處望去,只見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滾滾,不住向兩旁散開,兩個人在刀山槍林中急驅而前,猶似大船破浪衝波而行。在那兩人之前卻是一頭大鳥,雙翅展開,激起一陣狂風,將射來的弩箭紛紛撥落。這頭大鳥猛鷙悍惡,凌厲無倫,正是楊過的神鵰。

  郭襄大喜,凝目望那兩人時,但見左首一人青冠黃衫,正是楊過,右首那人白衣飄飄,卻是個美貌女子。兩人各執長劍,舞起一團白光,隨在神鵰身後,衝向高臺。郭襄失聲叫道:“大哥哥,這位就是小龍女麼?”

  楊過身旁的女子便是小龍女,只是隔得遠了,郭襄這話楊過卻沒聽見。神鵰當先開路,雙翅鼓風,將射過來的弩箭吹得歪歪斜斜,縱然中在身上,也已無力,否則神鵰雖是靈禽,健翎如鐵,但終是血肉之軀,如何能不受箭傷?蒙古兵將中見神鵰來得猛惡,躍馬挺槍來刺,卻給楊過和小龍女長劍刺處,一一落馬。兩人一雕相互護持,片刻間衝到臺前。

  楊過叫道:“小妹子莫慌,我來救你。”眼見高臺的下半截已裹在烈火之中,他縱身一躍,上了梯級,向上攀行數丈,猛覺頭頂一股掌風壓將下來,正是金輪法王發掌襲擊。楊過倒持長劍,回掌相迎,砰的一聲響,兩股巨力相交,兩人同時一晃,木梯搖了幾搖,幾乎折斷。兩人都是一驚,暗贊對手了得:“一十六年不見,他功力居然精進如斯!”

  楊過見情勢危急,不能和他在梯上多拚掌力,長劍向上疾刺,或擊小腿,或削腳掌。法王身子在上,若出金輪與之相鬥,則兵刃既短,俯身彎腰實在大是不便,只得急奔回上高臺。楊過向他背心疾刺數劍,招招勢若暴風驟雨,但法王並不回首,聽風辨器,一一舉輪擋開,便如背上長了眼睛一般。楊過喝彩道:“賊禿!恁地了得!”

  法王剛剛踏上臺頂,回手便是一輪。楊過側首讓過,身隨劍起,在半空中撲擊而下。法王舉金輪一擋,左手金輪便往他劍上砸去。

  適才兩人在梯級上較量了這一招,楊過但覺法王掌力沉雄堅實,生平敵手之中從未見過,不由得暗暗稱奇,心想自己在海潮之中練功,力足以與怒濤相抗,十六年前法王已非自己對手,何以今日他一掌擊下,自己竟會險些兒招架不住?眼見他雙輪砸至,竟不避讓,長劍抖動,有心要試一試他的真力。剎時劍輪相觸,聲若龍吟。兩股巨力再度相抗,喀的一響,楊過的長劍斷成數截,法王的雙輪也自拿捏不住,脫手飛出,跌下高臺,砸死了三名蒙古射手。楊過心下暗驚:“一十六年來,我從未使過玄鐵重劍,今日可當真忒也託大了。”

  兩人交拆了這一招,各自向後躍開,均覺手臂隱隱痠麻。法王探手入懷,跟着便取出銅輪鐵輪,撲擊過來。楊過卻更無別般兵刃,左手衣袖帶風揮出,右手發掌相抗。

  郭襄叫道:“老和尚,我說你打不過我大哥哥是不是?你自逞武藝高強,何以手執兵刃,和他空手而鬥?好不要臉!”法王哼了一聲,並不答話,手中雙輪的招數卻着着加緊。

  黃藥師、郭靖、黃蓉等正自領兵回救郭襄,突見楊過、小龍女和神鵰斜刺殺出,衝上了高臺,無不精神大振。黃藥師招動令旗,在東南西北中五路兵馬中各調兵四千,合成二萬,襲擊攻城敵軍的後方,剩下二萬兵馬在高臺下爲楊過聲援。宋軍人數減了一半,然見楊過上了高臺,皆是以一當十,竭力死戰。只是蒙古兵的射手守得猶如鐵桶相似,當真是寸土必爭。宋軍衝上了數丈,轉眼間又給逼了回來。

  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是激烈展開。安撫使呂文德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同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探事軍士流水價來報:“東門又有敵軍萬人隊增援……北門韃子的雲梯已經豎起……”呂文德翻着白眼,只問:“郭大俠回來了沒有?韃子還不退兵麼?”

  這時楊過單手獨臂,已與法王的銅鐵雙輪拆到二百招以上。兩人武功家數截然不同,但均是愈鬥力氣愈長,輪影掌風,籠蓋了高臺之頂,臺腳下衝上來的黑煙直薰入三人眼中。楊過雖無兵刃,卻始終不落下風。法王激鬥中覺得高臺微微搖晃,心知臺腳爲火焚燬,頃刻間便要倒塌,那時勢必和楊過、郭襄同歸於盡,又見楊過掌法越變越奇,再鬥百餘招只怕便要爲他所制,情急之下,毒念陡起,猛地裏鐵輪向楊過右肩砸下,乘他沉肩卸避,右手銅輪突然飛出,擊向郭襄面前。她綁在木樁之上,全身動彈不得,如何能避?

  楊過大喫一驚,急忙縱起,揮右袖將銅輪擊落。但高手廝拚,實是半分相差不得,他只求相救郭襄,全身門戶洞開,法王長身探臂,鐵輪的利口衝向楊過左腿。楊過身在半空,急出右足,踢向敵人手腕。法王鐵輪斜翻,這一下楊過終於無法避過,嗤的一聲,右足小腿中輪,登時血如泉涌,受傷不輕。郭襄“啊”的一聲驚叫。法王已掏出鉛輪,仍是雙輪在手,直上直下的徑向郭襄攻來。他知楊過雖然受傷,仍非片刻之間能將他制服,當下只是襲擊郭襄,使楊過奮力相救,手忙腳亂,處於全然捱打的局面。

  郭襄叫道:“大哥哥,你別管我,只須殺了這藏僧給我報仇。”但聽楊過“啊”的一聲,左肩被輪子劃傷。

  小龍女和神鵰在臺下守護,和周伯通合力驅趕蒙古射手,使他們不能向郭襄放箭。但她全副心神卻始終放在楊過身上,揮劍殺敵之際,時時擡眼望高臺,突然間只見楊過身染鮮血,心頭突的一跳,險些兒魂飛天外。這時木梯早已燒斷,無法上臺去助戰,她心頭一片茫然,只是舞劍砍殺,已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此時到底在做甚麼。

  楊過面臨極大險境,數次要使出黯然銷魂掌來摧敗強敵,但這路掌法身與心合,他自與小龍女相會之後,喜悅歡樂,哪裏有半分“黯然銷魂”的心情?雖在危急之中,仍無昔日那一份相思之苦,因之一招一式,使出去總是差之釐毫,威力有限。

  他在高臺上空手搏擊、肩腿受傷的情景,郭靖等也都望見了,只是相距過遠,如何能插翅飛上相助?黃蓉心念一動,搶過耶律齊手中長劍,拋給郭靖,叫道:“射上去給過兒!”郭靖接過長劍,取過兩張鐵胎硬弓,雙弓相併,將劍柄扣在弓弦之上,左手託定兩弓,右手拉滿雙弦,隨即一放,颼的一聲急響,長劍白光閃閃,破空飛去。

  那長劍呼呼聲響,直向楊過身後射去。楊過右手袖子一卷,裹住了劍身,正好法王鉛輪砸到,楊過左手接住長劍從雙輪之間刺了出去。可是他左肩受傷之後勁力已減。法王雙輪一絞,拍的一響,又已將長劍絞斷。衆人在臺下看得清楚,無不大驚失色。

  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非但救不了郭襄,連自己這條性命也要賠在臺上,悽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叫道:“龍兒,別了,別了,你自己保重。”便在此時,法王鐵輪砸向他的腦門。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采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只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法王肩頭。

  忽聽得臺下周伯通大聲叫道:“好一招‘拖泥帶水’啊!”楊過一怔,這才醒覺,原來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隨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萬花谷中,周伯通只因無此心情,雖然武術精博,終是領悟不到其中妙境。楊過既和小龍女重逢,這路掌法便已失卻神效,直到此刻生死關頭,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龍女永訣,哀痛欲絕之際,這“黯然銷魂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覺的生了出來。

  法王本已穩操勝券,突然間肩頭中掌,身子一晃,驚怒交集,立即和身撲上。楊過退步避開,跟着“魂不守舍”、“倒行逆施”、“若有所失”,連出三招,跟着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法王哪裏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法王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翻下高臺。

  宋軍和蒙古軍不約而同的齊聲大叫,宋軍乃是歡呼,蒙古將士卻是驚喊。

  這時那高臺連連搖晃,格格劇響,楊過知道事急,不及去解郭襄之縛,揮掌推出,擊斷了綁着她的那根木樁,將她連樁抱起,看準了神鵰之背,涌身便跳。那神鵰雙翅一撲,躍起丈餘,它體重不能飛翔,這一躍卻也有數人之高,楊過和郭襄穩穩落上雕背,緩緩着地。便在此時,煙火飛騰中巨響連作,高臺不斷傾斜。

  法王被楊過踢下高臺,雖然身受重傷,還是想死裏逃生,強忍一口氣,一個打滾,正想翻身站起,忽聽得背後一人哈哈大笑,將他攔腰抱住,按在地下,跟着只覺千針萬箭,一齊刺入體內。原來按住他的正是老頑童周伯通。他身上穿着桃花島至寶軟蝟甲,這副寶甲刀槍不入,而且生滿尖刺,猶如刺蝟一般,法王本已受傷,再給老頑童這麼一抱一按,哪裏還能動彈?高臺倒塌,周伯通縱身躍開,法王便被壓在火柱之下。

  黃蓉見愛女終於死裏逃生,不禁喜極而泣,心裏對楊過的感激真是難以言宣,便是爲他死了亦所甘願,忙奔向女兒身旁,割斷她身上的綁縛。郭靖、黃藥師、一燈大師、耶律齊等也無不精神大振。

  高臺下蒙古軍見主將殞命,登時散亂,再給五路宋軍來回衝擊,登時潰不成軍。

  郭靖攘臂大呼:“回救襄陽,去殺了那韃子大汗。”宋軍應聲吶喊,掉頭向正在攻城的蒙古軍衝去。

  小龍女撕下衣襟給楊過裹傷,雙手顫抖,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楊過微笑道:“你在臺下,擔心受驚,更苦過我在臺上惡戰。”只聽得宋軍喊聲猶如驚天動地,旗分五色,猛向蒙古軍衝鋒。楊過凝目遙望,見敵軍部伍嚴整,人數又多過宋軍數倍,宋軍如潮水般衝了一次又一次,卻哪裏撼得動敵軍分毫?

  楊過叫道:“鉅奸雖斃,敵軍未敗,咱們再戰。你累不累?”這四句話前三句慷慨激昂,最後一句卻轉成了溫柔體貼的調子。小龍女淡淡一笑,說道:“你說上,便上罷!”

  忽然身旁一個少女聲音說道:“楊大嫂,你真美!”正是郭襄。小龍女回頭笑道:“小妹子,多謝你爲我們祝禱重會。你大哥哥盡說你好,定要帶我到襄陽來見你一見。”郭襄嘆了一口氣,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小龍女挽住她手,跟她甚是親熱。小龍女本來對誰都是冷冷的不大理睬,但聽楊過誇讚郭襄,說她爲自己夫婦祝禱重會,又不顧性命的躍下深谷,來求楊過不可自盡,對她也便不同。

  楊過牽過幾匹四下亂竄的無主戰馬,說道:“我來開路,一齊衝罷!”躍上馬背,當先馳去。小龍女和郭襄各乘一匹,跟在他身後。三人奔馳向南,但見數百道雲梯豎在襄陽城牆外。蒙古兵如螞蟻般正向上爬。

  三人馳上一個小丘,縱目四望,忽見西首有千餘蒙古兵圍住了耶律齊率領的三百來人。這些蒙古兵均使四尺彎刀,將耶律齊的部屬一個個劈下馬來。郭芙領着一隊兵馬待要衝入相救,卻被蒙古兩個千人隊攔住了,夫妻倆遙遙相望,卻是不能相聚。郭芙眼見丈夫身旁的士卒越來越少,一顆心不住的下沉,深知戰陣中千軍萬馬相鬥,若是落了單被圍,武功再高也必無幸。

  楊過叫道:“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個響頭,我便去救你丈夫出來。”依着郭芙平素驕縱的性兒,別說磕頭,寧可死了,也不肯在嘴上向楊過服輸,但這時見丈夫命在須臾,更不遲疑,縱馬上了小丘,翻身下馬,雙膝跪倒,便磕下頭去。

  楊過吃了一驚,急忙扶起,深悔自己出言輕薄,忙道:“是我的不是,我胡說八道,你別當真。耶律兄和我一見如故,焉有不救之理?”飛身奔下小丘,在戰場上將一匹匹健馬牽過,一共牽了八匹,前四匹,後四匹,排成兩列,跟着躍上馬背,單手提着八根繮繩,大聲呼喝,向敵軍刀陣中衝了過去。

  宋時戰陣之中,原有連環甲馬一法,當年雙鞭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即曾以連環馬陣法取勝。楊過將這八匹馬連成二列,宛然是個小小的連環馬之陣。只是八匹馬雜湊而成,未加訓練,奔動之際或東或西,不成行列,全仗楊過神力提繮,將八匹馬製得服服貼貼,卅二隻鐵蹄翻飛,擊土揚塵,疾馳而前。楊過施展輕身功夫,在八匹馬背上往復跳躍。蒙古軍哪裏見過這等神奇的騎術?驚奇之間,八匹馬已衝入陣中。楊過衣袖一捲,搶過一面大旗,豎在馬鞍之上。

  蒙古兵將大聲呼喝,上前阻擋,楊過揮旗橫掃,將三名將官打下馬來,眼見距耶律齊已不過兩丈,叫道:“耶律兄,快向上跳!”跟着大旗揮動,耶律齊涌身躍起,楊過運臂一捲,大旗正好將他身子捲住。兩人八馬,馳出敵軍重圍。

  耶律齊喘了口氣,說道:“楊兄弟,多謝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屬被圍,義不能獨生,我要跟他們死在一起。”楊過心念一動,道:“你也去搶一面大旗來罷。”跟着取出火折一晃,將旗子點燃了。耶律齊道:“妙計!”縱馬上前,奪了一杆大旗,便在楊過的火旗上引着了。兩人縱聲大呼,揮動火旗,又攻了進去。

  這兩面火旗舞動開來,聲勢大是驚人,猶似兩朵血也似的火雲,在半空中飛舞來去,蒙古兵將只要給帶上了,無不燒得焦頭爛額,當此情勢,蒙古兵將雖然勇悍,卻也不能不退。耶律齊的部隊這時只剩下七八十人,乘勢一衝,出了包圍圈子。耶律齊收集殘兵,屯在土丘之上,略事喘息。

  郭芙走到楊過身前,盈盈下拜,道:“楊大哥,我一生對你不住,但你大仁大義,以德報怨,救了……”說到此處,聲音竟自哽咽了。其實過往楊過曾數次救她性命,但郭芙對他終存嫌隙,明知他待自己有恩,可是厭惡之心總是難去,常覺他自恃武功了得,有意示惠逞能,對己未必安着甚麼好心。直到此番救了她丈夫,郭芙才真正感激,悟到自己以往之非。

  楊過急忙還禮,說道:“芙妹,咱倆從小一起長大,雖然常鬧彆扭,其實情若兄妹。只要你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郭芙一呆,兒時的種種往事,剎時之間如電光石火般在心頭一閃而過:“我難道討厭他麼?當真恨他麼?武氏兄弟一直拚命的想討我歡喜,可是他卻從來不理我。只要他稍爲順着我一點兒,我便爲他死了,也所甘願。我爲甚麼老是這般沒來由的恨他?只因爲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沒半點將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來,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楊過,總是將他當作了對頭,實則內心深處,對他的眷念關注,固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楊過絲毫沒明白她的心事,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此刻障在心頭的恨惡之意一去,她才突然體會到,原來自己對他的關心竟是如此深切。“他衝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爲誰擔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便在這千軍萬馬廝殺相撲的戰陣之中,郭芙陡然間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這三份大禮,我爲甚麼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陰謀毒計,使齊哥得任丐幫幫主,爲甚麼我反而暗暗生氣?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親妹子!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待我。”

  想到此處,不由得恚怒又生,憤憤的向楊過和郭襄各瞪一眼,但驀地驚覺:“爲甚麼我還在乎這些?我是有夫之婦,齊哥又待我如此恩愛!”不知不覺幽幽的嘆了口長氣。雖然她這一生甚麼都不缺少了,但內心深處,實有一股說不出的遺憾。她從來要甚麼便有甚麼,但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因此她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爲甚麼脾氣這般暴躁?爲甚麼人人都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會沒來由的生氣着惱?

  郭芙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想着自己奇異的心事。楊過、小龍女、耶律齊、郭襄等人卻都在凝目遙望襄陽城前的劇戰。眼見蒙古軍已蟻附登城,郭靖、黃藥師等所率領的兵馬雖在後攻擊牽制,只是人數太少,動搖不了蒙古攻城大軍的陣伍。蒙古大汗的九旄大纛漸漸逼近城垣,城內守軍似乎軍心已亂,無力將登城的敵軍反擊下來。郭襄急道:“大哥哥,怎麼是好?怎麼是好?”

  楊過心想:“此生得與龍兒重會,老天爺實在待我至厚,今日便是死了,也已無憾。男兒漢大丈夫爲國戰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言念及此,精神大振,叫道:“耶律兄,咱們再去衝殺一陣。”耶律齊道:“再好沒有。”小龍女和郭襄齊聲道:“大夥兒一齊去!”楊過道:“好!我當前鋒,你們多撿長矛,跟隨在我身後。”耶律齊當下傳令部屬,在戰場上撿拾長矛,每人手中都抱了三五枝。

  楊過執了一枝長矛,躍馬衝前,那神鵰邁開大步,伴在馬旁,伸翅撥開射來的弩箭。小龍女、耶律齊、郭芙、郭襄四人緊隨其後。楊過對着蒙古大汗的九旄大纛,疾馳而去。耶律齊吃了一驚,心想蒙古大汗親臨前敵,定然防衛極嚴,精兵猛將,多在左右,自己這百餘人衝了過去,豈非白白送死?但想自己這條命是楊過救的,真所謂水裏水裏去,火裏火裏去,他要到哪裏,便跟到哪裏,何必多言?

  這一行人去得好快,轉眼間衝出數裏,已到襄陽城下。蒙哥的扈駕親兵見楊過來得勢頭猛惡,早有兩個百人隊衝上阻擋。楊過左臂一揮,一枝長矛飛擲出去,洞穿一名百夫長的鐵甲,貫胸而過。他順手從耶律齊手中接過一枝長矛,擲死了第二名百夫長。蒙古親兵一陣驚亂,楊過已突陣而過。衆親兵大驚,挺刀舉戟,紛紛上前截攔。楊過一矛一人,當者立斃。他左臂的神功系從山洪海潮之中練成,這長矛飛擲之勢,便是岩石也能插入,何況常人血肉之軀?他每一枝長矛都對準了頂盔貫甲的將軍發出,頃刻間擲出了一十七枝長矛,殺了一十七名蒙古猛將。

  這一下突襲,當真如迅雷不及掩耳,蒙古大軍在城下屯軍十萬餘衆,但楊過奔馬而前,便如摧枯拉朽般破堅直入,一口氣衝到了大汗的馬前。

  蒙哥的扈駕親兵捨命上前抵擋。執戟甲士橫衝直撞的過來,遮在大汗身前。楊過回臂要去耶律齊手中再拿長矛時,卻拿了個空,原來已給蒙古甲士隔斷。眼見蒙古大汗臉有驚惶之色,拉過馬頭正要退走,楊過一聲長嘯,雙腳踏上馬鞍,跟着在馬鞍上一點,和身躍起,直撲而前。十餘名親兵將校挺槍急刺,楊過在半空中提一口真氣,一個筋斗,從十餘枝長槍上翻了過去。

  蒙古大汗見勢頭不好,一提馬繮,縱騎急馳。他胯下這匹坐騎乃是蒙古萬中選一的良駒,龍背鳥頸、骨挺筋健、嘶吼似雷,奔馳若風,名爲“飛雲騅”,和郭靖當年的“汗血寶馬”不相上下。此刻鞍上負了大汗,四蹄翻飛,徑向空曠處疾馳。楊過展開輕功,在後追去。蒙古軍數百騎又在楊過身後急趕。

  兩軍見了這等情勢,城上城下登時都忘了交戰,萬目齊注,同聲吶喊。

  楊過見大汗單騎逃遁,心下大喜,暗想你跑得再快,也要教我趕上了,哪知道這“飛雲騅”實是非同小可,後蹄只在地下微微一撐,便竄出了數丈。楊過提氣急追,反而和大汗越來越遠了。他彎腰在地下拾起一根長矛,奮力往蒙哥背心擲去。

  眼見那長矛猶似流星趕月般飛去,兩軍瞧得親切,人人目瞪口呆,忘了呼吸。只見那飛雲騅猛地裏向前一衝,長矛距大汗背心約有尺許,力盡而墮。宋軍大叫:“啊喲!”蒙古軍齊呼:“萬歲!”

  這時郭靖、黃藥師、周伯通、一燈等相距均遠,只有空自焦急,卻哪裏使得出一分力氣去助楊過?蒙古兵將千千萬萬,也只有吶喊助威,枉有盡忠效死之心,又怎趕得上飛雲騅的腳力?

  蒙哥在馬背上回頭一望,見將楊過越拋越遠,心下放寬,縱馬向西首一個萬人隊馳去。那萬人隊齊聲發喊,迎了上來,只要兩下里一湊合,楊過本領再高,也傷不着大汗了。

  楊過眼見功敗垂成,好生沮喪,突然間心念一動:“長矛太重,難以及遠,何不用石子?”拾起兩枚石子,運勁擲了出去。但聽得嗤嗤聲響,兩粒石子都擊在飛雲騅臀上。那馬喫痛,一聲長嘶,前足提起,人立起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