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徵調民衆
若民衆心無怨恨,又怎麼會冒險反抗?
沒有民衆作爲基礎,即便六國貴族有意謀反,又能興風作浪多久呢?對地方造成的動盪又能有多大呢?
他決定防患於未然,趕在六國殘餘力量有所行動前,穩住當地民心,使那些人的**行動如無根之木、無水之萍,從而更好地剷除六國餘孽。
他早就考慮過這些方案。雖然由於身份的暴露暫時拖延了一段時間,但實際上農家和墨家的工作仍在持續穩步地進行。
他希望藉助自己的職位,將心中的計劃逐步實現,並以此贏得百姓的認可,從而順利登基爲儲君。接着他將進一步整合關中的氏族力量與地方官員體系,消弭老少秦人間的隔閡,讓秦國成爲永世的國家,銘刻於華夏大地。
這是他的江山!
也是他即將承襲的帝國!
想到此,秦長青暗中握緊了拳頭,眼中充滿了雄心壯志。他不想依靠宮中鬥爭和權謀來獲得地位,而是希望通過堂堂正正的方式使萬民折服。
秦國是他心中唯一的江山!
長青
接連數日。
秦長青都沒有離開宮廷,不去處理政務,只是在皇子學室與其他子弟交流了一下,便一直宅居不出。隨着天氣漸寒,他意識到已經接近現代世界的元宵節。於是產生了在家舉辦家宴的想法,以便進一步與其他公子建立關係,也爲給太子踐行。
對於家的概念,秦長青一直都非常重視。打定主意後,他決定去見始皇帝嬴政。
嬴政得知秦長青的提議,眼神微微一變,宮廷宴會確實不少,但家庭宴會的確不多。
他問道:“家宴,爲何?”
秦長青回答說:“回稟父皇,臣流落在外多年,對宮廷裏的兄異數十載不知。而且自古華夏都重視家人團聚,臣如今歸來,應該是個團圓的時刻。因此臣建議宮廷裏也辦個家庭聚會。”
“以前臣有許多不足之處,沒能照顧父親。今天藉此機會稍表孝意。”
“最近幾天臣一直與其他兄弟相處發現大家有同樣想法。父親忙於國事,我們做子女卻無能爲力,無法解決父親的煩惱也無法表達敬愛之情。所以希望辦個家庭聚會,望父親明鑑。”
嬴政冷靜地注視着秦長青,冷冷地問:
“你說你們都是爲了國家而努力嗎?”
聽見此言,
秦長青臉色大變,
趕緊跪倒在地,磕頭謝罪:“兒臣不敢存有他念。”
“兒臣一直在外地**生活,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各地都會有祈願活動。父皇一統天下,兒臣以爲父皇應該與民衆同樂,故希望能在宮裏開一場家宴,使宮裏也有節日氛圍。”
嬴政收起目光,淡淡地說:“既然你有意爲之,並且其餘諸位公子也不反對,那就照辦吧。”
秦長青連忙叩首:“謝陛下賜予此等榮譽。”
嬴政揮手示意可以離開了。
就在秦長青即將出門時,忽然從高臺上傳來了贏政低沉的聲音:我知道你不會滿足於現狀,也一直渴望有所改變,但是有時候想要萬事俱備是不可能的事,很多事情也不會完全按照人們的意願發展。你需要好好考慮一番。
秦長青腳步一怔,轉回轉身施禮說道:“兒子牢記父親教導。但是兒子始終記住您對臣說過的話語:天下有序,則規矩方立,無規矩無以成方圓,現在既然我國制度已初見成效,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守護並執行它們。並且...”
“兒子堅信諸位手足兄弟也是爲了國家利益而努力。”
話罷,秦長青對着始皇帝行了一個禮,迅速離開了宮殿。
大殿內。
嬴政輕輕地搖了搖頭。他當然瞭解長青的心思。
近期這段時間,他的作爲他也略
一來,他也想了解一下其他公子的想法;二來,秦長青之前的建議其實一直在他腦海裏盤旋,尤其是在今天被再次提及之時,他也決定順水推舟。在得到始皇的許可後,秦長青立刻派人告知了其他的公子。
……
當太監傳達了這個消息後,公子們一時愣住,他們沒有想到秦長青竟然會做這樣非傳統的事。但他們很快紛紛表示認同,無法抗拒。當前形勢明顯分爲兩派——長公子扶蘇和十公子,其他公子則逐漸成爲了旁觀者,誰都不敢輕易得罪。
傍晚之際。
各位公子紛紛前往皇子學室,此次家宴地點便設在此處。
然而他們到達現場後發現了一些奇怪之處,往常舉行宴會的地方並沒有像往日般佈陣,只看到散放在地面的食物和未經烹飪處理的原料,旁邊甚至還有一些還未點燃的土製烤爐,場景顯得極爲奇特。
早已有秦長青等人在準備烤串工作。
公子高、將閭上前問道,滿臉疑問地打量正在忙活的秦長青:“十弟,你這是搞什麼呢?”
秦長青笑答:
“這是自家宴席,當然是親力親爲更好了。”
“這次喫的與以往不同,天涼時喫點兒熱食更有驅寒的效果。”他說,“我命人置備了炭爐以便燒烤,加之少府送來新的調味品,我們也可以一展廚藝。我們雖然是天潢貴胄,但如若五體不勤勞,恐怕被人取笑啊。”
又提到元宵節:“節日嘛,總要熱鬧一點,否則樂趣就少了,”聞言的公子高有些喫驚,雖然覺得話有所指但他尚未能明言。
隨着時光流轉,陸續到來的不僅僅是其餘公子,還加入了不少的宮女,特別是贏陰嫚。始皇女兒裏不少已經外出嫁人,留在宮中的則大多在此參與活動。他們看到贏陰嫚模仿她哥哥的模樣在弄泥土,也跟着放開了手腳。
他們平日身居深宮,本就有嬉戲之心卻被身份束縛,這次藉機尋找到了藉口幫忙,大家開始一起忙碌開來,其中最感興趣的還是那幾個冰冷的黃土烤爐。
隨着時間慢慢推移,場內氣氛愈發融洽。一片歡騰聲中洋溢出濃濃的情意氛圍。
很快扶蘇也到達,眼前的景象使他大爲驚詫。不同於過去的宴會擺設方式,在庭院**排列整齊的几案現在橫列開來且緊挨着彼此。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秦長青和其它諸子們似乎已經非常融洽。
自秦長青回到身邊僅有半個月的時間內,便已經跟衆兄弟相處和諧,尤其是與那些未成年弟弟們關係良好。
見扶蘇來到,大家集體致敬,隨後扶蘇走近正在冒煙的爐子問秦長青:“十兄弟歸來確實增添了不少歡聲笑語,可是家宴怎麼看起來有些不同尋常呢?”不等他答覆十三公子就興奮解釋道,說這是新形式的燒烤,可以即刻享用。
周圍的兄弟們聽完哈哈大笑,扶蘇聞言陷入沉思。稍事周覽一圈後注意到其他公子們興趣高漲,在烤肉之餘還發生了些爭吵。待一切準備妥當後,所有人都回到了他們各自的席位上。
接着秦長青提了壺茶,解釋自己曾在東郡受傷養病期間發現了幾棵茶樹,便讓隨從製作了幾包茶葉。他表示,由於一直在外不懂宮廷規矩,沒有其他珍貴的東西可以貢獻便拿出這些,希望可以帶來提神的功效。秦長青放下茶壺後便給每人桌前斟滿了飲料。
有人迫不及待嚐鮮喝茶,儘管平時習慣豪飲佳釀此時反而對這一杯清茶表現出不同的神情——顯然它跟往日飲酒體驗不同,略帶些奇異之味。然而,秦長青也只是靜靜品嚐並未發表評論。
只見此情此景,幾乎無人願意去嘗試,四周變得越發靜謐。
秦長青看着衆人垂下的頭,心中不由感嘆:古人的禮儀的確讓人感到頗爲拘束。若扶蘇不開口,其他人哪裏敢隨意說話,只得在一旁默默地把玩着酒杯或茫然地盯着桌案。
四周只有火焰噼啪的聲音迴盪。
秦長青開口說道:
“大家不必如此拘謹。”
“歷來家宴都講究歡聚。”
“如果人人都沉默無言,豈不是彼此之間疏遠?”
“等會父皇來了,見我們全然沉寂,怕還以爲我們在鬧矛盾。”
“既然你們不願主動發言,那我便拋磚引玉吧。”
“好漢誰不羨慕寶劍?”
“當年我還在學院學習的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憧憬有朝一日步入仕途,成爲一名優秀的官員,甚至希望能夠‘既能文治國邦,亦能武定乾坤’。但後來發生的某些事改變了我對這一切的設想。”
“特別是在身爲大秦公子的情況下,更加倍覺不安。”
“我也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確保國泰民安?”
“大秦如何才能保持長久穩定?”
“男子多愛談論政治事務。儘管當下大秦已向北驅逐了匈奴,但內部問題仍然存在,不過今晚不討論這些問題,只聊聊國家未來的治理策略。我在諸兄弟中既不算年長者,也不算幼者,只能算箇中間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