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詩性詞心

作者:山中白雲翁
臨近中午,雨下得更大了。

  要不是雨點敲得窗戶玻璃趴趴響,沉浸於論文寫作中的顧秋風根本不會覺察到。

  起身走到窗前,往外面一看,天空中不知何時颳起了風,學院門口的那條馬路上已經有了積水,殘敗的綠葉、紅花橫七豎八地“躺”在上面,一片狼藉、凋零的景象。

  同五位師兄師姐圍着桌子喫完一盒小份的黃燜雞米飯,又幹完一罐可樂,顧秋風繼續爆肝論文。

  【燈在納蘭詞中也是常用的意象,三百多首詞中出現的次數多達五十餘次,從這些頻頻出現的意象中,可以看出納蘭性德的情感指向。】

  【在大夏古典詩詞中,燈似乎常與“孤”字相連,一般而言,燈下的情景是聚少離多,因此,燈就成了表現相思離別之情的最好意象,離人們也常用它抒發幽怨之情。】

  【納蘭詞中也有所表述:“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菩薩蠻》)“秋夢不歸家,殘燈落碎花。”(《菩薩蠻》)“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鷓鴣天》)“亂山千疊橫江,憶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淒涼。”(《清平樂》)“月淺燈深,夢裏雲歸何處尋。”(《採桑子》)“幾時相見,西窗剪燭,細把而今說。”(《青玉案》)“隻影悽清殘燭下,離魂飄緲秋空裏。”(《滿江紅》)無形的思念,通過閃爍的、有形的燭光傾訴着或幽獨、或念遠、或傷逝、或期盼的感情。渺渺的思緒,通過夜色中的飄搖跳動的燭火,連接着天涯路和小軒窗,也連接虛幻的天上和痛苦的人間。】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虞美人》)“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爲伊書。”(《虞美人》)“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令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青衫溼》)“不滅的明燈與失去的人相比,使燈增添了不少滄桑感。】

  除了日,月,雨,燈之外,納蘭詞中的意象還有風,煙,霜,楊柳,落花,竹,梅,菊,鴻雁等等自然意象。

  納蘭詞的意象選擇,總體上是冷色調的。

  這些意象,給人本身的印象是是對美的留戀,激起的情緒卻是惆悵和憂傷,它們是詞人內心的外化。

  大體而言,納蘭詞的意象構成有兩個特點。

  一,歷史意象的繼承性。

  納蘭詞中諸如“落花”、“西風”、“明月”、“流水”、“歸雁”、“長亭”等,是歷代詞家喜用的意象,這些意象凝聚了人們千百年以來的共同情感,曾被不同時代,不同的學者所沿用。

  對於納蘭性德喜襲前人意象,學術界多謂其得南唐二主之沾溉(gai,第四聲),陽羨詞派的宗主陳維崧就曾有過相關的評價。

  周之琦更是直言納蘭性德是南唐李重光後身(注:李煜字重光)。

  又有人說納蘭性德學習的對象除了李清照、秦觀之外,還有北宋“二晏”的“小晏”晏幾道。

  從他愛情詞的格調來看,悽美的意象所展示出的低迴幽怨的意境,的確與晏幾道有相似之處,且二者的地位、環境相似,皆是宰輔之子,晏幾道所作“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之句甚是悽清。納蘭性德《採桑子》中也有“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這一句顯然是受到了晏幾道的啓發,只不過與晏幾道相比,納蘭詞中多了些惆悵,苦悶和悽婉。

  二是意象表達的多元性。

  納蘭詞的獨特之處在於,不管是一意多象還是一象多意,均能與其所要表達的詞心詞境相契合而獲得獨特的審美意義。

  比如同樣是描寫黃昏的景象,納蘭詞中有“夕陽”、“斜陽”、“斜日”、“殘陽”、“落日”等等,這些詞語單純從字面和語法上看,意義完全相同,但是從它們在納蘭詞中的意象蘊含來看,這些詞語引起的美學感受卻是不同的。

  就拿“夕陽”和“落日”來說,“夕陽”常常讓人想起的是傍晚時分天邊火紅色的雲霞,它帶給人的是溫暖與和煦,展現給人的是一片鮮紅。

  在納蘭性德的筆下,“夕陽”常與“春天”聯繫在一起。

  “柳菸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菩薩蠻》

  “落日”則使人想到一片空闊,一片荒涼。

  “黃雲紫塞三千里,女牆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菩薩蠻》

  納蘭性德繼承並運用傳統的意象寫着雅詞,並通過以意易象,改組句式的方式,在傳統之外另闢了一番天地,使其詞意境深婉而有新意,毫無雕琢之際,渾然天成。

  納蘭詞擁有如此之高的藝術魅力,離不開他對意象的選擇。

  納蘭詞中很少選擇具有亮麗色彩的意象,他所選擇的意象往往蘊含着悲涼、落寞、感傷的格調,籠罩着一層暗淡的色彩,以傳達內心的抑鬱、孤獨和苦悶。

  ……

  納蘭性德具有詩性詞心,加上自身的際遇,生活環境的重重壓迫,內因與外因的碰撞,理想與現實的背離,造就了他那獨有的生活姿態和創作姿態。

  納蘭詞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是其內心性情的外化,是他對生命的悲劇性體認,他將這種悲劇品格與悲劇意識,浸透於人生的悲歡之中,融入悽美的意象之中,在詞的意象世界中,他的內心情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藝術呈現,其主題似乎永遠是悲觀的,充斥着人生的悲劇性,在諸多意象中滲透着個體的悲劇品格與悲劇意識,同時也滲透着一種感傷和悲涼。

  用了整整一個白天的時間,顧秋風才完成了整篇論文的一半。

  晚上,接近十一點的時候,看到顧秋風在椅子上伸懶腰,李小紅腳步輕快地走了過來,道:“寫了多少了?寫完了讓我看看啊。”

  “行。”顧秋風微笑着點了點頭。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