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全是事兒

作者:山中白雲翁
時間匆匆而逝。

  接下來的幾天,顧秋風以忘我的態度投入到了論文寫作當中。

  他原本打算用三到四天的時間完成論文的初稿,結果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個美好而空洞的幻想罷了。

  或許正好印證了那句話——欲速則不達!

  這跟知識量沒關係,往往你感覺心中有千言萬語要說,可是深思熟慮之下,又覺得無從說起,或者說,寫出來的東西根本沒有重點。

  寫寫停停,修修改改,終於在4月25號上午完成了論文初稿。

  值得一提的是,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李小紅還給顧秋風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

  我們都知道,納蘭性德對自己的扈從生涯十分厭倦,不時在他的詞,尤其是邊塞詞中流露出憂怨之情,他將壯麗的風光與內心的抑鬱之情雜糅在一起,營造出了一副壯美與悽美兼具的畫面。

  在這裏,顧秋風引用了兩首詞,一首是《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詞寫於康熙二十一年春末,納蘭性德扈從康熙東巡至山海關外時。在“山一程,水一程”的復疊詠歎中,他展現出了因愈益遠離故園而迅速增長的愈益濃重的鄉愁,末尾的那句“聒碎鄉心夢不成”,這濃得化不開的故園情結,昭示着他嚮往寧靜生活、不甘作扈從走卒的狷介性格。

  對於顧秋風引用納蘭性德的這首詞,李小紅沒說什麼,可是另一首詞,她就不大讚同了。

  “這首《菩薩蠻》,是納蘭性德登臨憑弔歷史,詠歎世事滄桑與興亡的作品,不喜隨駕扈從的心理不是很明顯。”

  她說的《菩薩蠻》,指的是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秋,奉旨執行君事偵察任務途中寫就的一首詞。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顧秋風一聽,發現她說得很有道理,忙不迭地問道:“那你覺得哪首詞合適?”

  李小紅提醒道:“納蘭性德跟隨康熙皇帝出了山海關,去長白山記祀的時候寫了一首詞,你……應該知道。”

  “你說的是……”顧秋風恍然大悟,“《如夢令》。”

  “回答正確!”李小紅點了點頭。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這便是納蘭性德的《如夢令》。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納蘭性德扈從康熙皇帝至長白山,在野外宿營的時候,他看到浩瀚天空上閃亮的星星,廣袤原野上連綿的營帳,不禁把這些壯麗的景象攝入詞中,然而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家園,醉酒後又夢迴自己的家,可是白狼河水的聲音,卻把他的好夢攪碎了,醒來之後,他更加難受了。

  納蘭性德在《長相思》、《如夢令》中表露出來的情感,其實就是大夏古典詩歌中的“鄉關之思”。

  漢樂府、北周虞信、唐人李白、王維、張繼,溫庭筠,宋人晏殊、晏幾道……都有相關的作品。

  而納蘭性德的這一類作品,含蓄蘊藉,語淡而情深,無一不體現着他對扈從生涯的厭倦。

  25號晚上,把論文初稿發給趙弘生教授後,顧秋風鬆了一口氣。

  當然,只是微微鬆了一下。

  前面,還橫亙着一座山呢。

  視頻組會結束後,看見顧秋風捧着書本,時而低頭,時而擡頭,嘴裏唸唸有詞,吳剛端着咖啡杯立刻走了過來。

  “秋風學弟,你這論文都搞完了,還這麼用功?”

  “誒!”

  顧秋風無奈地嘆了口氣,將手中的書籍翻回封面:“眼熟吧。”

  吳剛仔細一看,只見那封面上寫着一行大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都是這麼過來的。”

  似乎被這本書喚起了回憶,吳剛接着說道:“你這還好,我當初在夏大讀碩士的時候,學院還給我們安排了唯物辯證法、碼摁經典原着選讀的課程,看都看不懂,只能死記硬背了。”

  顧秋風深以爲然。

  老實說,他覺得這學期的“思修”比上學期的“史綱”還難啃。

  爲什麼?

  因爲“史綱”好歹還有個“史”字,平時通過看電視劇、電影,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還能知道一些近岱史的知識。

  至於“思修”,尤其是法律部分,你見過有哪部影片教你援引法律條文判案的?

  大多數人,對於法律這東西,都是一知半解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思修老師給幾個大一班的學生出了一道20分的法律材料分析題。

  就在顧秋風和吳剛閒聊之際,施文秀卻轉過身,招手道:“秋風學弟,麻煩你過來幫我看看論文,好不好?”

  “稍等。”

  嘴上回應着,顧秋風心裏卻在這一瞬間想到了許多。

  他知道,施文秀研究的是明代中葉的復古文學。

  在15世紀末以後,明代詩文領域內經歷了一次新的變化,這種變化的一個重要的特徵便是文學復古思潮日趨活躍,以李夢陽、王世貞等人爲代表的前後七子,在這一階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復古的旗幟下,他們重新審視文學現狀,尋求文學的出路,尤其是針對明初以來受理學風氣及臺閣體創作影響所形成的萎靡不振的文學局面,他們重新構築了文學的主情理論,注重文學藝術體至的建設,並給民間俗文學以一定的重視,反映出對文學本質的一種新的理解。

  但是,由於他們過度注重法度格調等創作規則,未能擺脫擬古的窠臼,也造成了創作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明代中葉復古文學流派的出現,儘管各自存在着種種無法克服的缺點,但是在客觀上有利於加強對於文學自身的探討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文學逐漸走出單一,僵化格局而謀求新路的動態,這也體現出了明代中葉社會文化思潮漸趨活躍的一個方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