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 107 章

作者:桃花白茶
第107章

  而盧益賴亞只覺得峯迴路轉,腦袋裏充滿不敢置信,因爲他們手裏也有一份契約。這契約寫得明白,就是說,他們擁有船隻的一半份額。他們真的買到船了!還是新船!竟然是真的!

  雖然是跟紀彬共同擁有這艘船,但他們也是有船的人啊!

  簽完契約,李家大公子原本想留紀彬他們在李家喫飯,但被他婉拒,紀彬笑∶我說過今日要回家.肯定要出發的。

  李家大公子一愣。

  就見紀彬又笑了笑,方法一切盡在掌握。

  而盧益賴亞兩人,則準備留在這,他們兩個對船隻要求最清楚,肯定要留在李家督建。這也是紀彬在契約上寫明的,他要派人過來看着進度。

  李家雖然頭一次碰到這種事,但也是認同的。看就看唄,這麼大的財主,他們肯定好好招待。

  盧益賴亞兩人在這定然是好過的。

  至於兩人也沒有什麼被拋下的感覺,親眼看着自己的船做好!這是件多好的事啊!

  只是他們跟着紀彬到了馬車附近,紀彬這才道∶你們留在這,應該沒事吧?

  盧益賴亞立刻搖頭∶沒事,您之前說要有人督建的時候,我們就有心理準備了,而且這是我們的船啊!

  從幾年前開始,他們就有買自己船隻的念頭。

  可以說是日思夜想,這次又經過那麼多波瀾,如今船隻契約到手,就跟做夢一般美妙。

  紀彬點頭,給了二人十兩銀子,當作這裏的花銷。

  兩人立刻推辭,指了指口袋∶我們還有錢,而且還是把我們身上的錢讓您帶回去。

  他們這次來買船,一共帶了三百四十兩銀子的整錢。

  可現在簽完契約,只是付了五十兩定金,這定金還是紀彬付的,所以這錢都沒動。他們想讓紀彬先幫忙保管,不然這麼多錢放身上不安全。

  盧益賴亞可算是領略興華府的民風,是有些害怕的。

  再說,這三百四十兩裏面,其中更有三百兩是他們買船的錢,就當提前給紀彬了,之後付船隻總金額的時候,紀彬一起付了就行!

  紀彬只能默默收下。

  現在怎麼回事,怎麼都讓他來幫忙保管銀錢。

  盧益賴亞給了紀彬三百三十兩銀子,自己只留下十兩,夠他們的花的了,而且還綽綽有餘。

  紀彬點頭,看了看他們道∶過幾日,我會找人過來替你們。

  這話讓兩人一愣∶沒事啊,我們也不會覺得辛苦,而且我們長時間在外面跑,沒事的。

  紀彬笑∶一定會替你們的,放心吧。

  如今看來,這是個往興華府安插人的絕好機會。

  到時候來替盧益賴亞的,不會是他的人,更有可能是軍中的人,又或者說太子的人。這個位置派人過來,不僅能打探內情,還不會引人懷疑。

  其實紀彬也好奇,這興華府到底做了多少不法買賣。

  而太子留下來的武官程知縣,文官謝閣老,到底要怎麼收拾岌岌可危的興華府。

  興華府若是亂,那宿勤郡必然也亂。

  如今的宿勤郡已經是大郡,再加上棉花天然適應這裏生長,就意味着任何有遠見的統治者都不會任由宿勤郡大亂。

  再放任興華府不管,那就不是走私鹽巴,窩藏逃犯那麼簡單。而是留一個虛弱的口子,只等被番邦異族發現。那就等着被人宰割吧。

  所以汴京的事了了,謝閣老也沒走,太子也沒想辦法把謝閣老撈回去。肯定是要謝閣老幫忙收拾興華府的殘局纔是。算是將錯就錯,儘早讓興華府恢復太平。

  接下來的時間看戲就行!

  等太子的人收拾好興華府,把這地方打掃乾淨,他就進來做生意了!他家的鋪子,他家的酒,刺繡,可都要等不及了。

  紀彬想想就覺得開心。

  還有興華府的港口,不知道如果他出資一部分的錢修邑伊縣到興華府的官道,能不能換幾個免費的船隻停泊位。

  如果可以的話,那他立刻掏錢!

  當然,這都要等到謝閣老跟程知縣收拾了興華府再說。

  他現在好好做自己的生意。

  紀彬回到紀灤村,已經是四月十五,天氣已經暖和得很。家裏一片井然有序,不管哪邊皆是井井有條。

  最重要的是,紀彬看到了來紀灤村賣貨的雜貨郎筐子裏,竟然在賣冰塊。

  那貨郎看見紀彬,立刻打招呼,開懷道∶東家,你們家竟然有冰引,邑伊縣都已經搶瘋了,要不是我們跟雜貨店關係好,我們都買不到。

  說着,貨郎在給旁邊人裝冰塊,冰塊放到杯子裏,再倒入酸果酒,買酒的人一口飲下去,別提多爽快了。

  大熱天喫個這種冷飲不快活嗎!

  紀彬瞧着,自己不過出去半個月,大家已經無師自通,開始這種售賣方法了。也是他回來的着急,早知道順路去躺邑伊縣冰鋪裏,也能看看情況。

  但既然回來了,那還是回去休息休息,誰知道一到家,引娘竟然是不在的。

  管家林博道∶夫人一直在冰鋪,那邊剛開業才三天,她還差人送信到興華府,估計您那會剛好向來就沒收到信。

  紀彬點頭∶原來是這樣,沒事,既然我沒收到,信肯定很快就會退回來。

  說着,紀彬又問了問家裏的情況,林博立刻把他知道的全都說出來。

  這半個月也沒什麼事,只有油菜花榨油的事耽誤了一兩天,但引娘過去都已經處理妥當。還有就是梁家二女兒夫婦兩個,新做出三個花樣不同的簪子,在雜貨店賣得很好。他們夫婦兩個還僱了周圍人幫他們做簡單的活計,很多人都去他們那領着事情做。

  私塾那邊,谷夫子的夫人跟子女都已經安排好,如今都在紀灤村住着,到現在來看,住得還算習慣。

  肯定習慣啊,他家爲了讀書科考,來的時候衣服打滿補丁,到這時候,有引娘做主,給他家都換了衣裳。

  雖說不是什麼特別好的料子,但至少看着體面。而且這裏喫喝自然不錯。夫子那邊的喫食都是紀宅裏面做的。

  紀彬聽着,就知道一切都還好,只有冰鋪那邊,他還需要過去看看。

  林博也大致講了冰鋪的情況,但還不仔細,估計很多事只有引娘知道,算着時間,應該四月十三號開業,也沒幾天的時間。

  紀彬點頭,讓林博把他買回來的東西收拾一下,魚蝦養起來,喫的時候喫鮮活的。至於一些玩意兒海貝海魚之類的,除了單獨給引娘買的之外,其他則讓謝老先挑。挑完剩下的放到庫房裏。

  這林博作爲家裏管事,自然知道謝老的存在,但平日裏大家都叫他老先生,真實身份自然是不知的。

  林博自然也不會亂說,他也是個謹慎的人,甚至連他弟弟林豪都不知曉。

  說起來林豪,如今他忙得頭上汗都來不及擦。

  之前要開新鋪前,邑伊縣雜貨店,春安城雜貨店加起來,也就只有一個徐傑知道。

  林豪他也是沒講的。

  畢竟賣冰事關重大,不出意外的話,以後會是他這的長久賺錢買賣,所以自然不能提前說出來。

  所以林豪在引娘拿去冰引,並吩咐收拾鋪子準備開業的時候,人都傻了。冰引|?!

  在春安城都難求的冰引,他們家竟然有兩張?!

  事情還要從四月初說起。

  紀彬在三月二十九去興華府看看買船的事,引娘在四月五號的時候,就收到平老闆的來信,讓紀彬速速去春安城拿冰引。

  紀彬不在家,自然是引娘過去。

  知道這件事後,燕芷遊跟柴力定然是不放心的,兩人陪着引娘走了一趟。

  三人騎馬到春安城,也差不多是四月八號下午,等見了平老闆,這才知道今年賣冰是個什麼章程。

  去年的時候,太子在夏日造冰的事世人皆知,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他身邊做事的老道,還有前工部尚書也是閉口不言,只講太子厲害,再問就是神仙指引。

  原本只是玩笑話,但傳着傳着,夏日冰就有了一個外號,就叫神仙冰。既然是說夏日有冰是仙人神蹟的意思,也是說夏日暢快用冰快活似神仙。

  去年的冰塊只銷往兩個地方,一個是汴京,另一個則是江南四個城市,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當時江南四個商業中心,分別是杭州,寧州,紹州,臺府。

  就連揚州,蘇州都沒分到什麼。

  可當時的利潤已經能跟暴富的棉花對抗,可見其利潤有多大。

  去年爲了配方保密,運到江南的冰塊還是先在汴京造好,然後運至江南那邊,路上的損耗都很厲害。

  今年太子手中大權在握,已經把製冰配方獻給聖人。

  再有太子做主,三月初提議建造全國製冰所,各府各郡各城,都設製冰所,都能製冰售賣,只是這價格要按各地實際價格來定,不得太高,收入的三分之二歸國庫,三分之一歸當地財政。

  可以說這個製冰所一出,整個南軍國的衙門都鬆口氣。好事啊!

  他們各地府衙都要有錢了吧。

  雖說三分之二歸國庫有點多,但喫個零頭,都夠很多地方高興的了。畢竟是白得的錢。

  等於說製冰歸於國有,當地承擔成本,只拿三分之一。南軍國朝廷給配方,拿三分之二。

  不愧是太子,這斂財的方法厲害的。

  在大家都誇太子的時候,引娘心裏卻知道,這就是紀彬的製冰斂財法第三頁的內容。

  早在去年就有了這個主意。只是今年實施而已。

  不過引娘並未多說,只聽這製冰所的建立。

  如果說要做其他事情,那南軍國各地可能有所推脫,這個不想做,那個懶得搞。推廣種棉花這種事都有些憊懶的。

  可製冰不一樣,再沒遠見的人都知道這有多厲害。

  所以全國各地都開始祕密建造製冰所,如果說種棉是高調進行,那製冰所則是祕密進行。反正在春安城新刺史侯天銀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籌辦,畢竟拿到祕方之後,還要找到合適的人進到製冰所裏。

  一個部門的成立不是那樣簡單。

  放在其他時候,說不定還要折騰幾個月。

  但因爲這是製冰,基本全國城以上的地方,不用十天時間,已經開始按照配方製冰了。

  而他們遇到問題跟太子一樣。

  原本以爲很複雜的方法才能製作出來,可有了足夠的硝石之後,再嚴格按照配方來造,只能說誰能想到,這造冰速度之快?!

  怪不得太子給他們的售冰指導價近乎低廉。如今看來,就算是低廉的冰價,他們也是很有的賺。

  不僅如此,硝石還有回收利用的方法,可以更節省硝石,這應該是那老道跟前工部尚書的功勞。

  不管怎麼樣,各地冰價都已經定好。

  從哪個方面看,像江南那邊價格稍高,一斤普通冰一百五十文,比去年少了五十文。一斤可食用冰是一千文,比去年少了一半的價格。已經是很多人家用得起了。

  隨着進入盛夏,這個價格還會慢慢降低。

  或許以前大家不信,但太子現在的話十分管用,他說讓棉花降價,那不就降價了。

  至於他們宿勤郡這邊,雖然近些年發展得不錯,可跟江南沒得比,宿勤郡一斤普通冰一百文,斤可食用冰八百文。

  春安城普通冰不變,可食用六百文。

  到了邑伊縣,普通冰不變,可食用的二百文。

  這個價格已經不止是驚喜了。而是誇張。

  稍微有些餘錢的中等人戶,都能買得起可食用的冰。

  反正引娘聽到這個價格的時候,忍不住驚訝∶邑伊縣的冰,真的那樣便宜?

  誰知道平老闆卻笑∶唯獨昌伊縣這麼便宜。

  等引娘瞭解完之後才懂平老闆的意思。

  整個南軍國裏,邑伊縣是唯一一個縣城可以有單獨製冰所的點。還是讓春安城的製冰所分出一半人,臨時去邑伊縣製冰。當初烏革跟謝建寶就是因爲這件事,才耽誤了出去的時間。

  聽到天下獨一份的時候,引娘隱住自己想說出口的話,反而問道∶爲什麼邑伊縣是獨一份?

  平老闆一本正經∶自然是太子感念昌伊縣棉價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特意給的賞賜。

  好傢伙,這是特意給邑伊縣的賞賜,還是特意給紀彬的賞賜?

  引娘跟平老闆都從對方眼中看出答案。

  怪不得紀大哥一直講,太子是個有恩必報的人,他們只管做好事,必然有好報。

  這不就來了嗎。

  不管是種棉書暗戳戳用紀彬的字跡,還是連帶了封賞,又或者這次特意在邑伊縣特設的製冰所。怪不得他家冰這麼便宜!

  當然這是有冰引的鋪子去製冰所進冰的價格。

  售賣價格爲同一價,那就是普通冰一斤加五十文,食用冰加一百文。畢竟後者的保存也是成本。

  也就是說,三百文可以買一斤可食用的冰,那買個一兩,二兩的份額,不就是三十文,六十文?很多人家都買得起啊。

  要知道他們邑伊縣現在是有錢人戶,去年都賣了棉花的!這還不買瘋!

  就算買不起可食用的,買個解解暑氣的普通冰,一斤只要一百五十文。幾個人合買一塊,在最盛暑的時候,不止是解暑氣,而是救命。

  每年都有因爲中暑去世的人,有冰塊後,這種死亡也會減少很多。

  引娘隨便一想,就知道以後的前景。

  至於想賣冰的店鋪如何購買冰引,這又是個問題。

  各種鹽引,茶引的獲得,基本通過幾個渠道,豪強們託關係,又或者託錢,再或者你走別人不願意走的商路,幫官府便宜價格送物資,能得到各種買賣特殊物品的憑證。

  而今年的冰引怎麼獲得,又是個大問題。

  但這跟紀彬家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製冰所剛開的時候,就有人傳下來消息,要給他兩張冰引。

  至於侯天銀看到這消息時候的反應?不敢有反應不敢有反應。

  他這種在糧草道做久了的人,閉着眼籤就行,只要不影響大局,不是中飽私囊,他都可以。這大概就是足夠油滑的人吧。

  可在明眼人心中,給紀彬家冰引,並非徇私,更近乎物歸原主。

  這東西原本就是他的。只是他獻給太子而已。

  如今太子通過讓他們縣城可以開製冰所,再送來兩張冰引,算是回報的一種。

  所以引娘發現,她到春安城其實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去新刺史侯天銀那把冰引拿到手而已。

  至於其他人想要冰引?

  簡單的,看看你家捐了多少私塾,修了多少路,清了多少河渠,造了多少橋。什麼?

  以前就不愛幹這種事?

  那你還是回去吧,我們太子講了,他只看這些東西。

  基本上把摳門,不願意行善的商賈都給剔除。

  剩下的人戶裏面還要——排查,看他家名聲如何,可有什麼糾紛官司,可有欺壓百姓。若是有?那趁早離開,還要開堂審案。再剩下的,那就是不錯的人戶了。

  再從這些人戶裏面挑選三家出來允許賣冰,剩下的人戶備選。

  可這冰引對他們來說也只是兩年的,第三年時還要這樣排查。出一個問題,就會收回冰引。

  所以這些人家想要繼續賣冰,必須家風嚴謹,必須沒事就做好事,什麼施粥施米,絕對不能少。

  太子也是個狠人,藉着賣冰立刻整肅不正之風。

  至於是不是紀彬在信裏提的,那就只有他跟太子知道了。

  反正引娘手裏有兩張冰引,其中一張給到徐傑,讓他收拾春安城冰鋪準備開業。

  引娘在春安城待了三天,一手把冰鋪操辦起來,看着冰鋪平穩運行,這才離開,不過她走的時候,讓徐傑再招兩個短工幫忙。

  短工只在四月到七月之間在冰鋪忙碌。也有很多人願意掙這份錢。

  三天後引娘跟柴力,燕芷游回伊縣,手裏自然拿着冰引。而邑伊縣的製冰所已經翹首期盼,等着她回來。

  邑伊縣一共只有一處賣冰的,也就是紀彬家店鋪。這一處製冰所只爲紀彬一家提供,不少人都覺得稀奇。

  其中內情,只有少數人知曉了。

  不管其中原因,反正邑伊縣的衆人有冰買了!還是便宜的冰!這難道還不好嗎?

  引娘他們在四月十三號到的邑伊縣,冰引一拿過來,邑伊縣冰鋪立刻可以開張。

  算到今天,剛好開業兩天。

  紀彬聽着引娘最近的行程,竟然比他還要忙。從春安城到邑伊縣來回跑,這路上肯定辛苦了。

  紀彬看着井井有條的冰鋪買賣,就知道引娘做得非常好。

  引娘被這麼一誇,自然是不好意思的,她這點本事在紀大哥這,根本不算什麼。

  如果是紀大哥的話,肯定比她做得更好!

  紀彬笑∶怎麼會,你幾天裏開了兩個鋪子,已經很厲害了。

  不會啊,紀大哥你提前都已經準備好了,我只是拿冰引,讓大家開始賣東西而已。

  聽着他倆互相吹捧,燕芷遊都看不下去,無奈道∶可以了。你們可以回家互相誇。

  大家這麼一講,不由得笑出聲。

  確實啊,東家跟老闆娘怎麼回事!他們關係這麼好,都讓人開始期待結婚了!

  紀彬又對燕芷遊柴力道謝,他們明明是新婚,但還跟着引娘跑一趟。

  只是他們幾個要到冰鋪後院聊天,都站在鋪子裏實在太擠了。來買冰的人排着長隊,根本沒地方站啊。

  冰鋪的掌櫃林豪收錢一直沒停過。

  他旁邊的兩個夥計則是去後面倉庫取冰,若不是這鋪子裏涼爽,估計都要滿頭大汗了。看來這裏也需要招兩個短工幫忙。

  紀彬看着來買冰的人,除了本地有錢的人戶之外,還有許多鋪子老闆。更多是酒肆,食肆的老闆們,顯然都知道冰塊的妙用。這種鋪子也適合買冰。紀彬甚至看到了孫旺。

  食肆孫旺也朝紀彬招招手,高興道∶有冰就好了,以後我家的魚肉會更新鮮。

  確實,他家魚蝦喫得不僅是味道,還是新鮮。有冰塊之後,更適合保存。

  很多貴重食材在夏天也能保存了,冰塊對他這種生意興隆的店鋪來說一點都不貴。

  所以這冰不管從汴京還是他們這種小縣城,都是有大用的。

  肉眼可見,就知道這個夏天能賣多少冰出去。

  他們邑伊縣一個小鋪子都如此,那南軍國至少百十家鋪子,這又能掙多少錢?不敢想不敢想。

  當初把這叫製冰斂財法,還真的沒錯。

  紀彬看着鋪子情況,根本不用自己操心啊,引娘都已經給安排妥當了。想必春安城那邊也差不多。

  引娘還想讓紀彬多看看,以免有什麼意外,但紀彬卻擺手∶已經很好了,就這麼做下去就行。

  從一月就開始籌辦的冰鋪,現在終於開業了。

  一點也沒辜負紀彬的期望,感覺隨便開一開,之前他買硝石的成本錢都能回來。

  既然太子這麼回報,自己自然也不能落後。

  從冰鋪回家,引娘去刺繡坊看看,紀彬則直接找了在後花園釣魚的謝閣老。

  謝老此時十分悠閒,但聽了紀彬所說,謝建寶真的去了興華府之後,還是有些好笑。謝建寶從小就沒喫過苦,這次應該是被興華府嚇到了,也當歷練了。

  等紀彬說,他給興華府那邊留了兩個可以打探內情的位置之後,謝老笑道∶再等等,這位置會有奇效。

  紀彬看向他,表情有些驚訝。

  謝老笑∶也該收網了,對嗎。

  說着謝老的魚鉤上還真釣上來一條魚,只是他看了看,覺得魚太小,又給扔了回去。

  按照謝建寶的性格,他應該會憤而起等,把他在興華府的所見所聞全都寫成帖子寄給太子。

  然後太子大驚失色,裝作頭一次知道興華府的情況,再把其他地方蒐集來的情況交給聖人。

  讓謝建寶當點燃整個興華府的火花。以這份信,來當作撬開此處的支點。有時候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小v小的契機。

  如今時機已經差不多到了。

  說着,謝老繼續道∶你讓他去牙行看看,也是爲了這個吧。

  紀彬摸摸鼻子。

  畢竟謝建寶寫信的話,只有一個走私私鹽,還不夠厲害。更要有買賣人口,草芥人命,這種事情更駭人聽聞些。

  只有讓聖人知道興華府有多慘,多不聽朝廷的話,那聖人才會更加憤怒,起了清查興華府的心。

  比如一個地方擺爛幅度少一點,可能睜隻眼閉隻眼過去了。只有爛到極點,爛到讓人觸底反彈,這才能來次大清掃。

  而此時的興華府,就活合大清掃。

  這樣就是汴京那邊的博弈了。

  紀彬這邊能做得已經做了,甚至並不摻和寄信的事,已經是平老闆的人直接來紀宅跟謝老接觸。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退出,也是一門學問。

  好在謝老沒有計較,並未多說什麼。估計是看明白紀彬的態度。

  從謝老這裏離開,紀彬腳步都輕鬆很多。

  接下來幾天裏,紀彬引娘每天都會去冰鋪看看,這纔開業七天時間,純利潤就已經有了二十兩銀子。

  要知道這才四月份,等到盛夏五月六月,收入翻倍那都是少的。一個月保守估計能淨賺二百兩銀子。

  這種收入,還會根據周圍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繼續翻倍。

  如果是在兩年前的邑伊縣開冰鋪,肯定沒幾個人捨得買。但現在大家都靠棉花掙錢了,這冰自然好賣。而且會越來越好賣。

  再說,邑伊縣的冰鋪收入都這麼高,想必春安城那邊的收入必然輕鬆翻倍。

  紀彬正在猜測春安城冰鋪的收入,徐傑已經主動寫信過來。

  那邊的冰鋪是四月九號開業,到寄信那天是四月二十二號,一共十三天時間,一共掙了三百九十兩銀子。

  這個數字讓紀彬微微挑眉。三百九十兩。竟然這麼多嗎?

  徐傑信裏面還寫明瞭原因,如果不是冰不夠賣,營業額還能增加。

  因爲酒商會的成員們,全都首選在他們家買冰,不管是普通冰,還是可食用的冰,基本都是會在他家買。

  整個春安城只有四家賣冰的,酒商會成員裏,只有紀彬一家。

  他們說自然要照顧自家商會的生意,而且他們堅信,以紀彬做生意的本事,肯定不會喫虧。所以大家一窩蜂地來他家買。

  只要不是距離特別特別遠,根本不會考慮別的。

  如果不是老闆娘協調過,這事只會更誇張。

  好在他們現在已經把每日預計賣冰數量提交給春安城製冰所,以後的供應就會及時了。還說最近又買了不少保存冰塊的稻草,之前扎得少了,根本不夠用云云。

  反正就是生意好!生意太好了!

  這生意一方面是因爲冰塊確實緊俏,也是因爲紀彬在春安城的名聲實在好。誰不知道他有多厲害啊。

  跟紀彬合作,既不用擔心他坑你,也不用擔心不掙錢。這樣的合作伙伴誰不想要?

  知道春安城冰鋪也沒事,紀彬這下徹底放心。

  兩個冰鋪的利潤實在可觀,雖說只是營業一個夏季,但開門四個月,足夠喫一年。以後這鋪子還能長久經營下去。

  不過紀彬看着信件裏商會兩個字。忽然想到一件事。

  如今手頭的事都已經忙得差不多了。冰鋪平穩運行。船隻還在建造。

  那是不是說明一件事,很多人又要找上門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過年前後,都有人找過來,想求他辦商會。

  可第一次來找他的時候,他出遠門了,第二次來找他的時候,他說要等等。

  然後就是新知縣到這裏,王知縣離開。商會的事自然擱置。

  如今該忙得都忙完了,估計就有人要找上門了吧。

  跟紀彬猜得沒錯,想要籌辦商會的人,自然已經在商議了。

  年後紀彬說,這事要等等,很多人還覺得紀彬是不是故意拖延,要他們三請四請纔行?可很快就傳來邑伊縣要換知縣的事。

  大家這才明白,定然是他早就知道換縣令的事,所以要緩緩。

  如以此來,衆人都紀彬更加信賴。

  總覺得他每次做的事都很對,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這就很難得啊。

  要是按他們自己的方法來做。

  趕在新知縣來之前就把商會成立了,他們都會覺得自己是在跟新知縣作對啊!

  可後來事情太多,這事暫時平息一段。

  再想提起來,紀彬又出遠門了!這次好像是去買船?

  看看人家這買賣,簡直四通八達啊。

  隨後又有人家家裏開了冰鋪。哦,你家的新店鋪,原來是賣冰啊?賣冰?!

  誰能不知道賣冰的好處,誰不想當邑伊縣第一家,也是唯一

  一家賣冰的。

  不少人都在暗自嘀咕,紀彬是不是有什麼後臺,否則怎麼就他知道邑伊縣要換知縣,就他家開了唯一的冰鋪?

  沒記錯的話,他從年後就開始招人籌備鋪子了吧。就是說,他早知道官府要開始賣冰的事?也早就知道自己會有冰引?

  否則辛苦籌劃是做什麼?人家一點也不着急,可不聲不響地,辦了這麼多大事。

  不過說起來,人家娘子也足夠厲害。

  他去買船,娘子利落把鋪子開業,各方面關係都協調得很好。怪不得紀彬家賺錢呢,兩人一起賺錢,能沒錢嗎。

  至於他們也不敢回家說自己娘子如何,畢竟他家娘子也可以講了,那人家紀彬早早就開始準備,冰引都準備好了,你們能嗎?

  眼看着紀彬家又開了兩間鋪子,這些人之前的想法又不約而同地起來。

  那就開商會!邑伊縣的第一家商會!

  既然比不過紀彬賺錢的能力,那比不過就加入!大家合作就行了吧?!

  冰鋪越是火熱,大家的想法也就越迫切。他們都想讓紀彬帶着他們發財!

  其中兩個領頭的,終於在四月二十八這個好日子裏,找了縣裏幾個有名望的商戶,就連荊高莊的荊姐,黃溝村的黃夫人,還有鎮上賣炭的老黑家,以及新開的一家彩帛店老闆,還有邑伊縣出名的食肆孫旺。

  七八個人一起,帶着諸多禮物登門了。

  他們要一起去紀家!一起請求紀彬開商會!

  說實話不是他們不能自己建商會,而是在整個邑伊縣建商會,那就繞不開紀彬。既然要把紀彬也圈進來,其中的領頭人,也不得不是紀彬。

  現在邑伊縣的鋪子作坊已經有近三十家,想要找一個大家都服氣,都認可的,那也不容易。好巧,紀彬就是大家都服氣的人。

  不僅如此,現在邑伊縣有不少鋪子能開起來,靠的也就是紀彬。

  最先說的就是孫旺吧,他之前給老東家打工的時候,只是廚子之一,買了紀彬的食譜之後,他家生意越做越好子。

  現在但凡是其他地方來邑伊縣辦事,他們都會去孫旺家喫魚喫蝦。沒辦法,誰讓孫旺的手藝太好,連春安城,宿勤郡都喫不到這樣的美味。他就是靠紀彬才起家的,而且他也感念紀彬的幫助,一直把這件事掛在嘴邊。

  還有昌伊縣另一家彩帛店,開起來的契機,也是因爲黃夫人家鋪子出了問題,而紀彬家的紀灤村這邊需求又太大。

  他們村裏的人靠着紀彬掙錢了,都願意做新衣裳。

  不僅是紀灤村,紀彬媳婦兒孃家的堰河村也是掙到錢了,更有不少繡孃家,釀酒坊夥計家。這麼多人手裏有了銀子,自己帶着父母孩子,用的衣裳,穿的鞋子,一做就至少兩件。所以黃夫人家就算不出事,他家也是做不完的。

  新開的彩帛店老闆已經直白說了。

  只要紀彬家的作坊鋪子好好的,那他家就一直有錢賺!

  就算只做他們村的生意,那就能養活一家鋪子!更不用講棉花發財的事。

  邑伊縣百姓靠着棉花發財之後,街邊的鋪子顯然更多了,什麼賣雞鴨的,什麼賣飯食的,開酒肆的,全都多了起來。

  這種發展非常正常,只有周圍百姓富起來,大家纔會消費,大家消費了,鋪子也就多了。鋪子一多,就會吸引周圍人過來居住。

  隔壁寧武道的人就搬過來不少,人越多,此地就越繁華。只要不出亂子,想必這邑伊縣的繁華,肯定比其他縣要強太多。

  甚至有人想把這個喊成小江南。

  沒辦法,邑伊縣就是這麼好。

  而好的源頭,有人歸結爲王知縣的修路。也有人說是紀彬家的作坊,給邑伊縣帶來生機。

  不管是爲什麼。

  這些人已經到了紀彬家門口。

  可是看着紀宅的大門,許多人還是頭一次見。他們這裏面,有老闆有東家,還有棉農,作坊老闆等等。

  但他們誰家有這麼好看的宅子?

  而且剛敲門,就有客氣的小廝問話,一邊請他們進來,一邊去通傳紀彬。

  從這麼好看的角門走進來,走過迴廊,坐到紀宅的偏廳裏,每個人手邊都有杯熱茶,聞着香氣撲鼻,一看就是上好的茶葉。

  等紀彬從裏面走出來,衆人立刻看向他,紀彬自然明白大家過來的用意,笑着道∶先坐吧,辛苦大家來一趟了。

  看着紀彬的表情,荊姐先反應過來,笑了笑。不出意外的話,紀彬已經同意成立這個商會了吧?

  從此他們邑伊縣的商戶們就有了靠山,雖然他們的商會成員五花八門,可以後也有依靠了。

  紀彬自然是同意了。

  年前他知道昌伊縣衆鋪子想成立商會時,心裏就已經有了打算。只是因爲時局變化才推到現在。

  如今時機已經成熟,此商會地自然會應運而生。

  他以後想做的買賣,是航運發展,是港口建設,到時候一船十幾噸的貨物,可全仰仗他的商會成員了。

  試想一下,航運買賣一旦成熟,那他們邑伊縣不止賺棉花的錢,而是一年四季都有貨物隨着運河,隨着大海運到各地。

  那邊無仙城可以發展花朵買賣,倚靠發達的水運,把一船船鮮花運出去。他們邑伊縣自然也可以。

  他們本地的陶瓷,本地的炭火,本地的刺繡,釀酒。以及荊高莊的布匹,都能通過他的商船走到更遠的地方。

  只有商會成立了,他才能調動那麼多資源,讓邑伊縣的潛力激發出來。

  這些八個來自不同地方的老闆,東家,在紀宅待了足足三天。期間自然是討論商會章程,商會責任,商會要做什麼。

  以紀彬爲首,引娘執筆,一—記下大家討論的內容。

  三日過後,一沓商會要則已經寫出。

  大多是講各家要有的責任跟義務,商會內部還要自我約束,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至於不想加入商會的鋪子,絕對不能排擠,絕對不能以勢壓人。

  說到底,他們只是聚在一起討論怎麼賺錢而已,如果變成抱團欺負人,那商會就沒有成立的必要了。

  反正一條條寫得十分清楚。

  所有人長舒口氣。

  紀彬倒還是精神奕奕,笑着看引娘落下最後一筆,三十條商會守則已經寫出來。如果後續有需要補充的,他們還會填上去。

  別看條條框框這麼多,說到底還是四個字可以概括,以仁爲責。

  這是紀彬提出來的。

  雖說他們是做生意做買賣的,但若沒有這四個字。那這生意遲早是要沒了的。

  黃夫人聽到這話,心裏有所觸動。

  她若是能早點想明白這個,也不會讓家裏亂成這樣。

  紀彬把這些東西收起來,笑着對大家道∶明日我便去衙門找程知縣,若是程知縣同意,再有春安城侯刺史同意,那咱們這商會就能成立了。

  原本萎靡的衆人立刻興奮。

  他們期盼已久的事,終於要成了嗎!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