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墨家的治國之道
墨學開始招生了。
王珣和王瀾山,加上幾個大儒在一起商議。
“要壞了他的事!”一個大儒痛心疾首的道:“若是讓先賢看到這等邪門歪道在天子腳下堂而皇之的出現,且還敢收徒,我輩該死了!”
王珣冷冷的看着他,“我們的人已經混進去了。”
大儒神奇的在瞬間把痛心疾首換成了詫異的模樣,“鬧事?”
“那是下三濫的手法。”王珣不滿的道:“那位鉅子說過多次,我儒家最喜搞些下三濫的手段,丟人。”
就是這些蠢貨的手筆……王珣心中不屑之極,但卻知曉自己需要他們的配合,“我們的人會混進去報名。”
“可能考中?”大儒問道。
王珣淡淡的道:“都是好學生。”
大儒鬆了一口氣,“如此,老夫便放心了。”
……
大門一開,涌進來數百報考的學生,這讓趕來幫忙的十八羅漢有些失望。
今日試驗他們沒露面,這是李獻的要求。
彼時萬衆矚目,十八羅漢的名聲太臭,若是他們出現在李獻的身後,難免會被人詬病墨學都是紈絝子弟。
“人少了些。”潘成規有些不滿,“那些人還觀望什麼?莫非還做着下次科舉躍龍門的美夢?”
曹倚冷笑道:“能做官,誰願做學問?”
趙思聰嘆氣,“你們兩個蠢貨,落榜士子也就那麼些人,數百人來報名,大多都是汴京的士子,這還不夠多?”
“最好來個數千人。”潘成規憧憬道。
“若是如此,便是在動搖汴京士林的根基。我敢打賭,第二日便會有人縱火燒了墨學。”文彥博就像是個討厭的先生,在這羣人渣說的興高采烈的時候,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誰敢縱火,耶耶便放火燒了他家宅子。”曹倚是說得出做得出的狠人。
“是嗎,那我這裏有個他們最大頭目的消息,你可敢去一把火燒了?”文彥博笑眯眯的道,看着很無害。
“說。”曹倚雙手抱臂,他不喜歡文彥博,總覺得這個年輕人像是一條毒蛇,看似溫文爾雅,可卻令人脊背發寒。
“呂夷簡!”
文彥博微笑道,見曹倚愕然,這才大笑,“笑話罷了。對了,先生讓你等去。”
十餘人去了值房,李獻和皇城司的沈從在說話,見他們來了,說道:“皇城司說那邊混了些人進來,大概是想安插眼線。”
“把他們揪出來!”潘成規咬牙切齒的道。
劉從廣陰惻惻的道:“何必呢?讓他們進來,遲早會露出馬腳。到時咱們暗中下手……譬如說更衣時從後面一腳把他踹到糞坑裏去……最好是夏季,弄上來估摸着也只剩下半條命了。”
“無需如此麻煩。”曹倚說道:“晚上在他的牀上放條蛇。蛇這個東西很神奇,去年我家祠堂就出現一條,爹爹說這可能是祖宗回家來看望咱們,於是我就忍了。”
“伱忍什麼?”
“蛇羹很美味。”
“加一隻雞更美,龍鳳湯。”
“那加一隻貓呢?”
“龍虎鬥。”
李獻對沈從笑道:“學生們頑劣,倒是讓你看笑話了。”
這些紈絝一邊扯淡,一邊斜睨着沈從,桀驁不馴的模樣令人頭痛。
沈從有些忌憚這些紈絝,“話下官帶來了,後續我皇城司不好插手。還請鉅子多留心。”
“好說。寬夫,代爲師送客。”李獻頷首。
等沈從走後,文彥博說道:“先生,弟子有個法子。”
“哦!”李獻點頭。
“這些人進了墨學後,必然會互相商議,可令人暗中盯着學生們,若是發現誰喜歡隔三差五和人聚會,或是交頭接耳,再進一步查探……”
“法子不錯。”李獻點頭肯定了文彥博的機敏,“不過無需如此麻煩。”
“那先生的意思……”文彥博說道:“事不宜遲啊!”
“考題在此,你可拿去公佈。”李獻此刻纔拿出了招生的考題,文彥博拿起來仔細觀看,其他學生擠在他的身後圍觀。
考題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儒學,一部分是些古怪的題目。
“那些古怪的題目用於測試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想象力。”李獻想到自己當年被這些題目折磨的痛苦,不禁露出了惡魔般的微笑。
“那儒學……”
“考試結束後,儒學得分最高的前二十人,盡數不錄!”李獻眼中多了些冷意。
“是了,那些人能被派來摻沙子,儒學必然不錯。可有人會被誤傷。”曹倚說道。
文彥博看向先生的眼中多了敬意,“做大事,哪有事事周全的道理?那是婦人之仁。”
李獻呵呵一笑,“儒學學得好,對儒學的態度幾乎根深蒂固,這等學生再來學墨學,會生出許多不合時宜。既然如此,只能盡數不錄。”
隨即試題發佈。
整個墨學除去李獻的這間值房之外,包括院子都被考生擠滿了。
案几是租的,連監考人都是李獻花錢僱請的潑皮,他許諾抓到一個作弊的五百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潑皮們對那等小手段最是敏感,沒多久就抓到了兩個作弊的。
“驅逐出去,下次墨學招錄學生,不許他們參加。”一千錢立時給了,李獻吩咐人驅逐那兩個考生。
考試結束,試卷被收回來,文彥博出去說道:“後日你等來看榜。”
學生們回去了,那十多個沙子回去稟告,對考試結果自信滿滿。
“很好。”王珣滿意的道:“有了他們摻進去,後續就容易抓住李獻的把柄。”
王瀾山笑道:“墨學中有許多不合時宜的東西,再有,也能窺探到墨學的一舉一動,便於應對。蒼玉,你這手段越發出色了。”
“若是能一巴掌拍死那位鉅子,老夫何曾願意去弄這些手段?”王珣嘆道:“呂相那邊的意思,李獻與官家的交往是蓄謀。”
“他是說……當初李獻是想通過帝王來擴張墨家?”王瀾山冷笑,“當年董聖能如此,那是因爲我儒學的博大精深。墨家機械之術是能獨步天下,可治理天下卻不能靠術,而是道。可墨家的道,卻不適合治國。”
“別忘了,那位鉅子能輕鬆篡改墨家的道。”王珣苦笑,:“他就如同是無人約束的宗師,想如何修改就如何修改。”
……
“治國之道其實不復雜。”李獻把閱卷打分的苦差事交給了文彥博和狄青,自己喝着茶水,悠哉悠哉的和來訪的趙禎說話。
“說說。”趙禎態度很認真,李獻納悶,“以往我說過許多,你心不在焉,今日怎地認真了?”
“說不如做。”趙禎很實誠,“見到大氣壓強的試驗,我知曉,墨學中有大道。”
李獻不屑的衝着他撇撇嘴,“治國之道就兩個方面,一是精神,要引導天下人行正道,積極向上的正道。另一方面是物質,也就是衣食住行。”
趙禎沉吟良久,“就是讓百姓喫飽穿暖,遵循正道而行,如此……”
“天下大治。”後世人把這些濃縮成了精華,李獻隨口說出來,卻給了趙禎極大的震撼。
“可要如何施行呢?”趙禎問道。
李獻嘆氣,“你是帝王,你掌握的是大方向,也就是我說過的戰略。至於該如何實施,那是宰輔和臣子們的事。你要做的便是監督。
若是做的不好,該貶謫貶謫,該修正修正。記住,世間沒有完全正確的術,故而要根據大宋的實情來施政,而不是生搬硬套。”
趙禎點頭,回到宮中後,太后令他一起看奏疏,處置政事。
“官家看看。”太后遞過來一份奏疏,“這個官員在地方兩年,興教化出色,老身準備提拔他。”
趙禎看了一眼,說道:“大娘娘,此人在地方爲官……我看大多是在興教化,興教化是不錯,可我以爲有些偏頗了。”
“哦!”太后訝然,“說來老身聽聽。”
趙禎被這麼鼓舞一下,精神抖擻的道:“興教化有助於地方安寧,可地方安寧了,百姓卻依舊飽一頓,飢一頓。我以爲,這是跛腳行路。
若是出色的官員,必然會一邊興教化,一邊想法子幫助地方百姓增加收益,讓他們喫飽穿暖。這纔是真正的能吏!”
太后不置可否的問道:“那你以爲這個官員如何?”
“平庸。不過興教化得力,可進禮部,或是去邊塞教化那些異族。”趙禎說道。
太后默然片刻,繼續處置政事。完畢後,趙禎告退,如今他成親了,喫飯也多是和皇后一起。
看着他出去,太后找出了那份奏疏,又仔細看了看,把自己的硃批塗抹了,改爲:知道了。
知道了,便是不置可否之意。
那個官員還得在地方苦熬。
太后想了想,“來人。”
“太后。”羅崇勳上前。
“把老身剛得的那玉雕給官家送去。”
羅崇勳詫異,心想這個玉雕太后可是喜歡的不行,平時就放在寢宮,臨睡前也會把玩許久。
玉雕送到了帝后那裏,皇后訝然,“昨日去拜見太后時,見到了此物,太后喜歡的不行,怎地送你了?”
趙禎搖頭,“我也頗爲喜歡,只是想着大娘孃的東西怎能索要,便沒開口。”
下午,有內侍來報信,“太后方纔召見了宰輔們,議事結束後,太后誇讚了官家。”
趙禎心中一喜,端坐着,斜睨了自己的妻子一眼。
“誇讚了我什麼?”
皇后也目光炯炯的看着內侍。
“官家長進不小。”
……
月初,求票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