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回西北
太后的病情恢復的越發快了,沒幾日她便能下牀,在自己寢宮周圍散步。
帝后依舊每日來探問,太后依舊如故,態度溫和,但談不上親切。
在揭開身世之前,二人之間那種自然的母子氣氛沒了。
剩下的是尷尬。
李順榮在宮中的地位也頗爲尷尬,太后在,趙禎也不好立即冊封她爲太后,否則兩個太后並立,其中一個是原先的侍女……
剛開始李順榮還來太后這裏問候,二人之間氣氛不大自在,太后乾脆就說沒事兒別來了。
如此,大家各自相安。
張澤現在春風得意,在宮中算是頭號人物。而相應的羅崇勳卻成了過氣的老傢伙,無人問津。
二人在宮中相遇,張澤率先行禮,羅崇勳頷首,眼看就要錯身而過,張澤突然問道:“聽聞你想去西北?”
“太后去哪,咱便在哪。”羅崇勳知曉此事瞞不過張澤,倒也坦然。
“不留下?”張澤說道:“咱願爲你養老。”
羅崇勳搖頭,“不必了。”
“西北苦寒。”張澤說道。
羅崇勳指着胸口,“李鉅子說了,那裏沒有宮中那麼多規矩,咱想沒事就陪着太后去散散步,去河邊轉轉,去看看百姓是如何活着,去看看風吹草低見牛羊……”
“富貴呢?”張澤笑道,“我輩少了那個東西,此生唯一的念想便是榮華富貴。”
“榮華富貴轉眼空。”羅崇勳搖頭,“李鉅子若是當初不把墨家弄出來,你說他會如何?”
“富貴已極。”
“可他卻棄之不顧。”羅崇勳朗聲道:“咱雖然是個閹人,可卻也羨慕那些豪傑。不能做豪傑,便追隨豪傑去看看這個天下,不亦快哉!”
時隔數年,李獻再度出手作詞,一曲邊塞詞令汴京士林震動。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只聽這兩句,便恍若身處沙場。”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令人神往啊!”
幾個讀書人在課間時間討論着這首詞。
一個看着十八九歲的年輕人起身,“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好一個李鉅子!”
幾聲乾咳,進來一個四十餘歲的男子,正是先生。他板着臉,“那等人的詞再好,也是邪門歪道,此後不得議論。”
年輕人說道:“先生,這纔是真正的塞外詩詞。”
“那又如何?”先生冷冷的道:“一羣賊配軍,值當什麼?”
年輕人不滿的道:“李鉅子說,武人保家衛國卻被打壓,這不公。”
“武人跋扈,一旦得勢便會危及社稷。”先生淡淡的道。
“可文臣跋扈也會凌駕於帝王之上,史書中比比皆是,先生,李鉅子說,世間萬物皆有兩面,一面好,一面壞。伱不會使喚這東西,自然只看到了壞的一面……”
“放肆!”先生怒目圓瞪,“你可是想去鎮遠城?”
這是威脅。
幾個同窗低頭,有些佩服年輕人的勇氣,但卻知曉,他被先生記住了,以後有麻煩。
年輕人漲紅着臉,“去便去!”
先生:“……”
年輕人收拾了自己的東西,揹着布袋子,對幾個同窗拱手,“道不同不相爲謀,今日我誓言去鎮遠城,假以時日你等聽聞我的名字,定然是在爲大宋衝殺中立功,或是死去。諸位,我這便去了!”
先生怒道:“叫你爹孃來。”
“多謝先生幾年教誨,告辭!”年輕人行禮,“我爹孃最是通情達理。且我家中有兄弟三人,不差我一個孝順他們。”
先生看着他出去,拍着案几,氣得面色漲紅,“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
宮中。
太后隱退的消息漸漸散播出去,效忠官家的奏疏雪片般的飛進宮中。
趙禎正在看這些奏疏。
他並非自戀,只想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臣子。
新政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積累人手,等時機到後再發動。
“官家,定遠侯今日在金明池參加詩會,做了一首詞。”
張澤接到了皇城司的消息,趕來稟告。
“嗯!”趙禎點頭,他對詩詞並非沒興趣,不過執掌大權後,卻分身乏術。
“官家,臣以爲您當聽聽。”張澤嚴肅的道。
趙禎擡頭,不滿的看了他一眼,“說。”
“醉裏挑燈看劍……”
又是一首絕世好詞!
趙禎心中嘆息。
可惜了。
若是李獻能留下來,君臣聯手,他覺得新政成功的可能性會大許多。
但李獻的態度太強硬,他的觀點是:若是要發動新政,就得做好鎮壓士大夫的準備。
趙禎何嘗不想?
可他不能,也不敢。
李獻說大宋是士大夫們的,不是他的。趙禎明着嗤之以鼻,心中未嘗沒有這種感覺。
如果動手鎮壓士大夫們,江山必然風雨飄搖。北遼在側……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趙禎身體一震,“這是他的詞?”
“是,臣再三問過了。”張澤眼中多了喜色,“恭喜官家。”
在李獻決定要帶着太后去西北後,趙禎暗中頗爲惱火,也很是傷感,覺着自己被背叛了。
他甚至私下說李獻是想自立爲王。
所以他對李獻的態度纔會如此冷漠。
“了卻君王天下事……可憐白髮生!”
趙禎霍然起身,“出宮!”
……
“不少年輕人都想去鎮遠城,家中長輩多阻攔,能成行的不多。”
趙思聰也跟着回到了汴京,在家裏打個照面後,便客串了一把密諜。
“不着急。”李獻坐在書房中,手中拿着的是文彥博的書信,“那些父母長輩此刻依舊覺着我鎮遠城不是個好地方。李氏還在,危機重重。等李氏覆滅,咱們再看!”
汴京的日子不錯,但那些有志於天下的人自然會看到其中的暮氣沉沉。以前他們尋不到出路,此刻卻多了個選擇。
“我們會成爲那片昏暗中的一盞明燈!”李獻自信的道。
鎮遠城將會源源不斷的吸引大宋的人才,當鎮遠城越來越強大時,更是會形成類似於虹吸的效果。
到了那個時候……
李獻突然覺得有些頭痛。
罷了。
王餘進來,“鉅子,官家來了。”
“國安兄!”
久違的稱呼讓李獻緩緩起身。
趙禎一身便衣進來。
趙思聰趕緊退出去。
門外幾個侍衛,但和李獻的護衛比起來好像差了些什麼。
“留下吧!”趙禎熱切的道。
“你知曉這不可能。”李獻搖頭,“你我之間的認知分歧太大,以至於矛盾重重,我若是留下,用不了多久咱們便會分道揚鑣。與其如此,不如我帶着老太太去西北,用另一種方式來幫助大宋。”
趙禎嘆息,“我們兄弟聯手……”
他用了兄弟這個詞。
李獻想到了當年自己教導他的時候,心中溫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在西北,若是想回來看看便回來,誰還敢阻攔不成?至於你……”
李獻起身走過來,伸手在趙禎的頭頂上丈量了一下,然後平移過來。
“剛好到我的眼睛這裏,比上次高了一截。”李獻說道:“記住我的話,你要割別人的肉,就得小心別人弄死你!”
“我已經找了些忠心耿耿的臣子。”趙禎神采飛揚。
“許多時候,忠心只是一種交換。”李獻隱晦的說道。
“大娘娘說過。”趙禎點頭,“人有抱負,帝王給他施展的機會,他便會用忠心來交換。或是爲了利益,或是爲了什麼。”
“喫頓飯?”李獻岔開話題。
“除非你下廚!”趙禎說道。
“也罷!”
“我要喫糖醋里脊,鐵板牛肉……”
“你要求真多。”
……
“太后,官家去了定遠侯家中,如今二人在飲酒。”
這個消息是皇后那邊特地令人送來的。
太后遵照醫囑在殿外散步,聞言說道:“此一去,他們不知何時方能再度聚首。可惜了。”
在她看來,若趙禎與李獻能消弭彼此的分歧,那將是一個全新的局面。
但有個問題,令太后一直沒幹涉此事。
“功高蓋主,不是人臣之福!”
……
第二日,李獻進宮探視太后。
“老身覺着差不多了。”
李獻扶着她在緩緩散步,“這一路有馬車,您若是累了便歇歇。哪怕是出了慶州環州,也不會冷着您!”
“老身不是嬌滴滴的小娘子。”太后莞爾,“對了,何時走?”
“您定。”李獻隨時都可以走。
“那麼,三日後吧!”
太后把決定告知了帝后。
接着,她在宮中祭奠了先帝。
“我去西北,這一去怕是就回不來了。等我死後……說實話,我也不知那時是否願意與你合葬,所以,先和你告個別。
此生嫁給你……我並未後悔。”
神主在煙火氣中縹緲着。
三日後,李獻帶着騎兵,簇擁着幾輛馬車出了汴京城。
帝后便服相送。
“回吧!”太后掀開簾子,最後看了養子一眼,“你要好好的。”
“嗯!”趙禎鼻子一酸,低下頭。
“走吧!”
李獻對帝后拱手,“走了。”
看着他們遠去,皇后突然說道:“定遠侯有情有義,殺伐果斷,當真是天下第一等好男兒!”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