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官員的人數一多,那百姓們的負擔就重了。
比如官員人數最多的宋朝,就出現了冗官的問題。
冗,便是多餘。
宋朝的官員太多,不得不裁撤冗官,這也是每次宋代變法的主要內容。
現在唐孝仁居然提議擴充官員?
唐孝仁說道:“官員的人數,和要做的工作是一致的。”
“古國時,官員的工作不多,只需要勸農即可,沒有很多事情。”
“所以上古朝代,就連中樞官員都沒多少。”
“有的職位甚至都是兼職的。”
“那種年代民風淳樸,工作也好辦,所以不用那麼多官員。”
“但是來到春秋時期,各項工作逐漸變多,也變得細緻起來。”
“經濟需要文官發展,打仗也需要武官。”
“聯盟還需要外交官。”
“這需要的官員就更多了。”
“隨着時代發展,朝廷的事宜越來越多。”
“現在的一個郡縣,所有官吏不足百人。”
“得管理整個郡縣的刑事、農事、鹽鐵官營、徵收賦稅、教學興學等。”
“那一定是忙不過來的。”
唐澤聞言點點頭。
的確如此。
唐孝仁說道:“朝廷如果忙不過來,必然得假手於人。”
“不是給鄉野的豪紳,就是給村裏的富戶。”
“那等於再一次下放了治權。”
“結合剛纔說的兼併隱患,將會給朝廷帶來更大的混亂。”
唐澤倒吸一口氣。
唐孝仁說道:“青苗法便是如此,想讓百姓沾到青苗法的好處,就得挨個走訪,搞清楚百姓的實際情況。”
“但是大多數縣衙,壓根做不到這一點。”
“那麼最後,官員只會把需要借貸的人口名額下發到當地豪強身上。”
“而豪強用着朝廷的低息貸款,再以高利貸借給農民。”
“這也是當初攻擊王安石的一個原因。”
這下子唐澤完全明白了。
想要好的推行青苗法,就必須得有一支老練的官員隊伍。
現在各地衙門,光是完成朝廷考覈就夠焦頭爛額,更別說再好好的推行青苗法了。
但是擴充官員人手,又與儒家的理論相違背。
唐澤長嘆一聲說道:“大人,那這局真的無解嗎?”
唐孝仁說道:“也不一定,有天子在,這件事說不定還真有破解之法。”
最近的李天,心情非常得好。
自從把唐孝仁送出京都以後,朝廷終於動盪起來。
錢多明上來就要重啓青苗法,彈劾的奏摺絡繹不絕。
漂亮!
就是要這個局面!
青苗法!
李天也看了一些摺子。
這次他吸取經驗,又讓翰林院查了王安石變法時,推行青苗法的下場。
果然!
這個法令很坑爹!
漂亮!
錢多明是個好首輔!
既然這樣,朕就幫你一把吧!
李天對小魏子說道:“來啊,召開殿前會議!”
李天擺駕御書房,兩名內閣大學士,六部新任尚書,全部聚在御書房。
這還是錢多明和齊順義,進入內閣後第一次舉行殿前會議。
工部和戶部的新尚書,是在工部侍郎和戶部侍郎裏替補上來的。
二人也是頭一回參加殿前會議。
別的都是老熟人了。
李天說道:“各位,今日會議要討論的,是首輔錢多明推行青苗法的議案。”
此話一出,其餘大臣便說道:
“陛下,不可啊!”
“青苗法乃是惡法啊!”
“前朝的教訓擺在眼前!”
“萬萬不可啊陛下!”
這場面可謂是羣臣反對!
李天看見這個景象,心裏十分的滿意。
漂亮!
他繼續說道:“錢大人,你講講自己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