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總算是把事情暫且壓下去。
但讓內閣沒想到的是,原本逐漸平息的事態,卻被李天又掀了桌子。
“什麼?百姓不肯搬遷?”
李天聽到小魏子的彙報,才知道出了這樣的亂子。
“百姓安土重遷,不願意搬遷也屬正常。陛下不必擔心,內閣各位大人會妥善處理的!”小魏子說道。
“內閣是怎樣處理的?”
“回稟陛下,內閣申斥了知縣知府,又貶謫了三名帶頭抗議的縣令。”
李天立馬說道:“貶謫?”
“把那三人的履歷給朕拿來看看!”
小魏子立馬派人去吏部拿來了三人的履歷。
這三人裏,一名是跟呂爲賓一樣的同榜進士。
只是這個叫做雷錚的進士名次靠後,沒有跟呂爲賓一樣進入翰林院。
他補了一個知縣的空缺,一直做到了現在。
由此可見,這個雷錚應該是沒什麼背景的人。
若是有背景的進士,一定可以授一個大縣的官兒。
起碼不會是小池底周圍這種窮地方的知縣。
雷錚算是愣頭青,那另兩名知縣就是典型的不得志了。
薛志清是另一個縣的知縣,他乃先皇時期的舉人。
一路從主簿,花了近十年的功夫,才做成了知縣。
雖然舉人的起點低了一些,可是薛志清這種沒有犯錯,升遷依然這麼緩慢的舉人,也證明他的仕途坎坷。
還有一個徐剛林,就是得罪人的典型了。
這傢伙也是舉人出身,可是做了二十年,這才做到了窮縣的縣令位置。
徐剛林剛剛步入官場,就開罪了頂頭上司,然後被人一腳踹到了黔南做主簿。
到了黔南以後,徐剛林又因爲仗義執言,再一次得罪上司。
這次他被貶謫到了欽州。
在先皇時期,欽州是帝國的最南邊,也是貶謫官員的地方。
徐剛林在欽州當了六年的主簿,後來因爲平定離亂的功勞,終於升遷了。
沒想到升遷還是去了小池底這個窮縣。
這三名仕途坎坷的知縣,也因爲種種原因結識在一起。
他們一同反對李天建造小池底水壩的國策,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
“這樣忠貞爲民的好官,內閣怎麼可以隨意貶謫!”
“豈不是寒了所有官員的心?”
“這以後,誰還會爲百姓爲朝廷做事?”
李天立馬說道。
這下子小魏子傻眼了。
內閣不是爲了實行陛下建造水壩的國策,才貶謫他們的嗎?
怎麼在陛下嘴裏,反倒成了內閣的過錯?
陛下決定召見這三位抗議的知縣。
此事很快傳遍了朝野。
雷錚、薛志清、徐剛林三人,原本已經收拾東西打算去東遼了。
沒想到居然等到了朝廷的使者,要帶他們去京都面聖。
雷錚和薛志清有點緊張。
三人在驛站裏碰頭,作爲一起發起抗議的知縣,三人先前並沒有什麼聯繫。
他們全是爲自己的老百姓發聲,這才上書朝廷的。
雷錚是三人裏最年輕的,也是最緊張的一個。
“二位,不知道聖上這次召見咱們,是不是要治罪於我們。”雷錚的語氣低落。
他是進士出身,是三人裏最清貴的。
正常來說,進士都可以熬到四品的官位退休。
如果雷錚不犯錯誤,以後等到同年全登上了高位,也會拉他一把。
而且雷錚和呂爲賓是同榜的進士,這一榜進士的含金量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