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410: 發展九龍,建設大本營計

作者:成事非天
英軍服務團?

  高要冷笑,只聽這個名字便知這個機構是什麼貨色了。

  西人向來最擅長自我標榜跟吹水,在後世的時候,英軍服務團被吹成是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關鍵…

  高要真是信了它的邪!

  不過這也提醒了高某人,反動派亡我之心不死啊。

  根據高要的瞭解,這個英軍服務團在戰時着實救了不少西人,而且跟華民各界協議會有很深的來往。

  華民各界協議會是日佔時期奉小鬼子之命成立的機構,主要目的是協助小鬼子治理港島,能夠加入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當時港島的華人和洋人領袖。

  只說其中五人,如羅旭龢、周壽臣、劉鐵誠、李子方、陳廉伯,他們幾乎可以代表當時的華人精英。

  在這其中,如那魯麟、晏禮伯、傅瑞憲等港府高官亦有授意該華民各界協議會跟小鬼子合作。

  高要不得不做個預警,他幾經思量,看來在一段時間內,自己得以九龍爲主。

  他立馬將大賬房阿霞叫來問話:“我們現在儲備用地如何?”

  阿霞不自覺推下金絲眼鏡,戴的久了,她發現自己已經習慣戴這玩意…

  “荃灣計有150萬尺,淺水灣300萬尺,清水灣500萬尺,利園山40萬尺,東倉27萬尺。”

  將近1000萬尺,也就是不到100萬平方。

  高要一聽,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嘛。

  “我擬於紅磡填海。”

  “紅磡?”

  阿霞常看高要蒐羅來的港九地圖,於各個位置都瞭然於心,她腦子裏稍一轉念便問道:“可是要在那裏搞碼頭?”

  紅磡在維多利亞海域邊,現在是不毛之地,從經濟角度來看,阿霞以爲高要是準備另外開闢一條碼頭。

  高要笑道:“那地方只是做渡輪碼頭就太浪費了。”

  “我準備後面的時候,在那邊大開發。”

  紅磡在後世的時候,最爲人所知的就兩個,一個是紅磡海底隧道,一個是紅館。

  在當前,當然是黃埔船塢(大廠)啦。

  隨着時代的發展,港島跟九龍遲早需要鏈接起來。

  高要遍觀兩地,從當前來看,既不會影響當前的主要商貿,還靠近市區,

  確實也就是從銅鑼灣到紅磡這個地點最適合搞海底隧道。

  高要準備提前握住這條財富通道。

  後世的時候,人家能設過境站收費,他高某人就不能搞一條海底隧道收錢了?

  阿霞點頭:“我聯繫下工務署。”

  其實西人填海是偶然。

  1841年,港島開埠,港府興建道路、碼頭時多餘沙石,便將之隨意傾倒入海港。

  誰曉得此舉既擴了陸地面積,也減少了沙石搬運和存放的周章,省了不少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之後,來港的洋行需要土地。

  港府便將這新增加的地皮劃分爲40段,每段約100英尺幅度,進行首次土地拍賣。

  其第一次拍賣於濠江舉行,出售所得旋即作爲港英政府的建設資金。

  在這次賣地計劃中,分有幾類型的地段,分別是海傍地段、市區地段、郊區地段和市場地段。

  其中海傍地段(多爲填海所得)方便航運與貿易,旋即被各英商瓜分。

  港府後來一算,好傢伙,填海賣地的利潤竟然可達數倍以上,而且成本比開山還低一倍(港島多石頭)。

  那還得了?

  此後港島在開發建設的過程當中,只要是能填海的必然以填海爲主,開山的則是輔助。

  當時填海以喜歡到中環爲主,計有文鹹填海計劃、寶靈填海計劃、西環至中環海旁填海計劃、西環至中環海旁填海計劃、海旁東部填海計劃。

  這些填海工程不僅擴大了港島的面積,也給港府創造了相當高的稅餉。

  港府是樂此不疲啊。

  九龍因爲開發進度落後的原故,其填海的歷史要稍晚一點,而且主要以私人發展商爲主,港府很少干預。

  就像之前高要填海荃灣一樣,他只需知會一下工務署,讓工務署進行統籌,便直接開幹啦。

  心思機敏的阿霞問道:“要哥,你對大廠有意思?”

  大廠就是黃埔船塢,於1863年7月1日由怡和洋行、鐵行輪船公司、德忌利士洋行等幾家船東創辦。

  其後,該公司收購位於廣府黃埔的柯拜船塢和修理廠,因而命名爲黃埔公司。

  1866年,黃埔船塢於港島正式註冊爲有限公司,其後與紅磡的聯合船塢公司(又稱於仁船塢)合併,成爲當時港島最大的船塢公司。直至19世紀末期,黃埔船塢幾乎壟斷廣府黃埔、港島及九龍之間所有大型船塢。

  其造船技術與當時的東洋相當!

  在20世紀初,其便已能造出萬噸巨輪!

  高要很難不動心,他哈哈笑着摟住阿霞:“我的好阿霞,你真是我肚子裏的蛔蟲。”

  阿霞臉微微一紅,她跟着面有憂色:“要哥,大廠樹大根深。”

  “你之前喫連卡佛、中電已讓洋人警惕,若是再對大廠動手,恐怕…”

  “更何況,若要收購大廠,需要動用的資金恐怕不再少數。”

  黃埔船塢自成立以來,一直都位列港島十大洋行之一,旗下重資產是非常驚人的。

  高要笑問:“難道因爲我不收購船塢,這些洋人便會對我另眼相看?”

  “阿霞。”

  高要悠悠道:“洋人都是紙老虎,越怕他,他越看不起你。”

  “越強硬越有實力,他便越尊敬你。”

  都說蘿蔔頭、棒子畏威不畏德,其實洋人也是一個鳥樣。

  高要於港島已近兩年,早看清這幫洋人的德行。

  “不過你說的對。”

  高要笑道:“現在我還真沒能力一口氣喫下黃埔船塢。”

  黃埔於1866年便在港島正式政策爲有限公司,當時股本75萬,有相當一部分股票流通於公衆市場。

  忽然之間要收購散股的話並不容易。

  既然高要已經下定決心,阿霞自然不會反對,她順口道:“大廠維修船隻的能力一流。”

  “相比這方面,玉龍船廠還有待改進,能夠成爲大廠的董事也好。”

  高要頓時大笑。

  自47年開始,港島的遠洋貿易中轉功能逐漸變的重要,往來的船隻一般都會在港島停靠、修理,如黃埔船塢、太古船塢等大船廠的業務都以修理船隻爲主。

  造船的業務反而排在後面。

  “有阿霞支持,我便有數了。”

  高要想收購黃埔船塢是衝着其造船能力。

  港島歷來便以中轉、航運爲主,船廠工人的技術、經驗都很到位。

  尤其是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因大不列顛已決定縮減太平洋艦隊的規模,是以海軍船塢(專門建造軍艦)亦被迫跟隨該決定而裁員。

  截止目前爲止,已裁員近3000人。

  正所謂人棄我取,轉變心思準備發展造船業的高要便想將這些人吸入民用造船行業。

  高要忽然問道:“我那洋泰山狀況如何?”

  黃埔船塢背後的股東以洋行以及混血爲主,比如說渣甸手中便握有一定數量的股票,賀東也不例外。

  正常來講,這種事定然是黎宛華出面打交道要更好一點。

  奈何從今年開始,黎登身體狀況急轉直下,黎宛華自然要時常回去看一下。

  阿霞嘆氣:“恐怕不是太好。”

  高要略略點頭:“好阿霞,看來此事得有勞你了。”

  阿霞嬌媚的撇一眼高要,這個冤家,有勞就有勞嘛,幹嘛動手動腳?

  日後。

  早有計劃的高要才說道:“渣甸、律敦治、賀東、匯豐等手上都有黃埔船塢的股份。”

  渣甸家族是黃埔船塢的創始股東之一,當年也是因爲有怡和洋行的支持,黃埔船塢才能先後吞併聯合船塢等船廠,並在岸上建設配套的機械工廠,其後又在怡和的牽手下獲得爲港府修理公船的特權。

  如此纔有黃埔船塢的崛起!

  至於律敦治、賀東等,當然是因爲他們的名望。

  名望璧如後世的廣告,就如當前有許多公司邀請高要去擔任董事一樣,衝的便是高某人的名望。

  黃埔船塢也不例外。

  而匯豐就不用講啦,其是大銀行,手中是肯定有黃埔船塢股份的。

  自古美人如名器,身負玉甕的阿霞讓高要讚不絕口。

  老古人說的好啊,不經歷八方風雨,又如何摘的花心?

  高要長長吐一口氣,他俯首對阿霞說道:“好阿霞。”

  “如渣甸、律敦治,你便告訴他們,我將以他們的名義建設公屋,其中所得將全部投入他們所建立的慈善基金。”

  “同時,仁愛慈孝堂將另外以他們的名義捐建圖書館以開民智!”

  渣甸這幾個人就沒有一個缺錢的。

  所不同的是,渣甸、律敦治兩人因爲本身原因,當前在全力投身慈善業務,所以高要便投其所好。

  至於賀東,這傢伙是孤寒鬼,出了名的認錢不認人。

  當年海港大罷工的時候,其人放話將全部墊付海員罷工期間的薪水,結果在出了一部分後,竟然因爲心疼而不給了…

  “我以市價的1.5倍收購。”

  高要非常有信心賀東會同意:“這是筆好買賣,你直接去談。”

  “匯豐那邊,我自己搞定。”

  高要估計,如果搞定這4方的話,自己能夠獲得的股份應該不下於20%。

  再去公衆市場收一收,當個黃埔公司的主席還是沒問題的,到時候把雷官泰丟過去做個董事,那就齊活了。

  臉若桃花的阿霞崇拜的看着高要:“要哥,爲什麼好多事到了你的手上便舉重若輕?”

  高要笑道:“信息。”

  最重要的就是信息!

  一如賀東,爲何能於短短十幾年間便成爲港島首富?併成爲偉人口中的資本家?

  能力是一方面,最要緊的便是因爲其所在位置能夠獲取到的信息啊。

  如高要手下的李家城、李昭基二人,在後世的時候,他們在股市中都曾獲得過亞洲股神的稱呼…

  爲何?

  自然是因爲他們不僅能夠獲得第一手的內部消息,而且還能自己創造第一手消息嘛…

  ……

  紅彤彤的太陽掛在山頭,梁昌出現在了中環昭隆街21號的歐州海岸公司。

  他明顯很熟悉這裏,一路跟在忙碌的職員打招呼,就這麼上了三樓的董事長辦公室。

  裏面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正在批閱文件,擡頭看下樑昌後,他眯下眼睛,而後一邊繼續簽字一邊拿起手邊的電話開始打電話。

  “遂意,幫我告訴阿母,晚上我就不回來喫飯了。”

  年輕人打完電話才說道:“昌哥,隨意。”

  “等我簽完這些文件。”

  “行。”

  梁昌非常瞭解這個年輕人,在戰時,他們之間便多有合作。

  差不多10分鐘後,年輕人才放下筆,他隨即站起開始從櫃子裏拿出茶葉泡茶。

  “碧螺春。”

  梁昌是個識貨的,他大笑:“玉階,每次來都讓你破費。”

  “若是大娘得知,我都不敢登門了。”

  年輕人姓章,名玉階,是歐洲海岸的東主,亦是章家的第二代家主。

  章家原籍新會,隸屬五邑,早前的時候,其家族在廣府開設章錦記,專營藤器批發。

  戰時,其母章郭庚攜諸子避難港島。

  章家的風格是隻要能賺錢的就絕對不會錯過,是以在來港後,其先後開了章錦記山貨行、利來西藥行、祝興洋行、泰和行等等諸多門面。

  在這些生意中,真正讓章家興旺的是西藥!

  最早的時候,章家並未將西藥放在心上,是章玉階在盤賬的時候忽然發現並不起眼的西藥的銷售額跟利潤率增長的速度都非常誇張。

  此後,章玉階便通過五邑工會的關係積極與洋商聯繫,終於獲得不列顛加力子藥品公司山杜蓮西藥於遠東的代理權。

  其便立馬在昭隆街21號開設歐洲海岸公司,大量進口山杜蓮。

  加力子藥品公司出產的山杜蓮原包裝淨重35安士,結果章玉階改之爲每小瓶1安士,並貼上金錢牌商標,每瓶售價100港元!

  由於山杜蓮是驅蟲藥原料,藥廠及藥行不可或缺,其一般是買回去製成府積散、花塔糖在市面銷售。

  只此一項便讓章家豬籠入水。

  嚐到甜頭的章家四處活動,先後與美、德、英、荷蘭等國藥商簽訂代理契約,大量輸入P·A·S肺片、盤尼西林等新藥。

  值得一提的是P·A·S肺片,當時亞洲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肺結核之類的肺病,如律敦治的女兒便是死於該病。

  當時人人聞“癆”色變,醫生多束手無策。

  高要下屬李家誠當年便是癆病鬼,也是如此,那時其舅舅纔會看不上他…

  因P·A·S肺片輸入,小李才得以治好其肺病,並擺脫癆病鬼的標籤…

  只此一項,不僅讓章家收穫大量財富,更讓章家收穫不少名聲,於去年的時候,其更是被推選進五邑工會的董事會!

  那一年,章玉階才33歲,可謂少年英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